尋根傳親情 本地19歲女生創作福建歌獻外祖父母

(圖:新加坡福建會館)
小時候你牽我的手,長大後你竟然是落地的風。
本地19歲大學生自創福建歌曲,緬懷離世的外公外婆;她也希望自己的創作能讓聽眾找到慰藉,反思家庭和民族根源的意義。
目前在新南威爾斯大學修讀藝術理論專業的劉雯佩,自中學起就對歌曲創作甚感興趣。她透露,14歲還在聖尼格拉女校念書的她,就開始創作中文歌曲,還在隔年的校內歌曲創作比賽中奪冠。
借流行歌曲接觸福建歌
不過,她又是如何接觸並愛上福建歌呢?雯佩說,自己一次聽到魏如萱《你啊你啊》以及盧廣仲《魚仔》兩首歌曲中的福建部分,產生了一股親切感,從而萌生了創作福建歌曲的想法。
然而,當時的她並沒有立即把歌曲創作出來。「當時的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在本地也較少有原創福建歌曲創作者,感覺沒人聽,不知道能找誰幫忙。」
外婆生病激發她完成創作
直到2020年4月,外婆患上癌症。這讓也曾經罹患癌症的雯佩,對死亡和生命產生更多的思考和感觸。外婆生病的消息,讓原本還躊躇不前的她下定決心,要將歌曲完成。
「外婆和我們這些孫子聊天時會用中文,但其他時候都是用福建話溝通。我想讓她聽到我寫的福建歌曲,不想留有遺憾。」
除了外婆,雯佩也想將歌曲獻給外公。她說,雖然外公在她5歲那年就逝世,但外公身前曾為本地華校、華人社群和福建會館做出諸多貢獻,因此,自己很希望能將外公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劉雯佩與外祖父母。(圖:劉雯佩)
由於是第一次創作福建歌曲,且在家很少使用方言,因此,創作《親人》的過程非常具挑戰性。雯佩先通過聽其他福建歌,逐字逐句標出漢語拼音,再收集常用的詞彙,終於在2020年6月30日完成創作。
隨後,她通過校內比賽認識到的音樂製作人——馮啟勝,完成歌曲的製作。
之後,雯佩又推出了與外婆同名的歌曲《彩霞》,只是外婆在2020年12月離開,無法聽到它了。
雯佩說,雖然她創作歌曲的靈感大多來自自身經歷,但她相信歌曲所傳達的情緒是共通的,因此,她希望自己的歌曲能讓他人得到慰藉,同時,也讓聽者對不同的主題進行反思。
例如,在《親人》這首歌曲中,她也描述了自己在海外留學時,一種對自己身為新加坡華人、一種身份認同的掙扎。
「我會繼續創作中文和福建歌曲,因為這是我抒發情感、分享故事,和療愈身心的方法。無論是中文或福建話,它們都是我作為新加坡華人身份的一部分,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一點努力,保留這一份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