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南亞電商巨頭Shopee為例,為了適應不同地域用戶的使用習慣,上線了馬來西亞版、泰國版、新加坡版等等好多版本,App版本分別做差異化運營,比如印尼早晚高峰很容易堵車,Shopee的印尼版就曾經專門在高峰期推出搖金幣的遊戲,讓用戶堵在路上的時候可以搖金幣換折扣,而馬來西亞的版本在相同時段就沒有這個活動。
據《2021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在2030年有望達1萬億美元規模,逐步進入「數字十年」,其中電商、交通與食品、數字金融服務等行業,推動東南亞數字經濟規模(GMV)達1740億美元,到2025年預計超3600億美元。
疫情讓東南亞人逐漸習慣「線上生活」,直接把網際網路普及率拉升了一個台階,這兩年東南亞的電商、遊戲、視頻、物流等市場規模正在呈爆髮式增長。
藍馳創投創始合伙人陳維廣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數字化經濟正在加速到來,對於初創企業而言,這是一個主動參與科技助力經濟增長的絕佳機會。」
面對東南亞的高速增長,這個絕佳機會也存在其挑戰。
在東南亞,新加坡之外的其他國家,很多本地人甚至連信用卡都沒有,這也意味著沒有信用記錄、消費習慣等相關數據,擅長做大數據分析的中國公司難以發揮技術優勢。
「我們看到東南亞SaaS生態需要一些時間去培養,企業端付費意願在發生變化。當下也有不少跨境電商、文娛相關的中國創業者瞄準東南亞的龐大用戶基數及新興中產階級人群提供產品和服務,這是很有機會的探索。」據方葉對東南亞市場的觀察。
東南亞其他國家還處於早期階段,類似15年前的中國。 「很多中國的模式創新可以借鑑,但不一定完全Copy From China。」AC Ventures管理合伙人黃佩華表示。
「不同於大體量的單一市場,由於市場基礎、文化語言差異以及政策的不同,在東南亞進行區域化複製是稀缺性能力,這對團隊的本地化執行能力要求非常高。」在方葉看來。
比如物流巨頭極兔速遞,脫胎於oppo系列,創始人李傑起初只為解決oppo手機在印尼地區的運輸丟件的問題,不曾想到,後期隨著oppo手機業務的快速發展,極兔速遞慢慢初具規模,並憑藉著OPPO的銷售網絡開始承接其他業務。
目前已成為一家覆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柬埔寨、新加坡、中國、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墨西哥、巴西、埃及共13個國家國際物流運輸商,並獲得了新加坡Temasek淡馬錫 、博裕資本、紅杉中國、高瓴資本、華港聯合家族辦公室的超78億美元融資。
更有趣的是,極兔速遞依據其對印尼市場的了解,衍生出了東南亞彩護品牌Y.O.U,至今已拓展至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覆蓋近4萬個點位,其背後依託的則是中國成熟的美妝供應鏈。2022年初獲得了隱山資本、海納亞洲創投基金、高榕資本、ATM Capital易達資本、M31資本的C輪 4000萬美元。
「無論國內、國外創業都逃不出本地化這個命題,產品服務如何本地化、團隊如何本地化、如何合理利用本地資源快速占領市場。新加坡市場如此,東南亞市場亦是如此,想要一招鮮吃遍天是不現實的。」秦川表示。
結尾
「當下全球面臨著多重危機影響,我們或許正在一個四五十年大周期的變化。創業者需要適當調整,從過去十幾年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中跳脫出來,重新找尋機會。由於每個市場各具特點,初創企業在目前的環境下想要在不同市場同時作戰是較為困難的。」 藍馳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
他建議,對於創業者想實施全球策略前,要想想中國發生了什麼,美國和中國的發展節奏,國家在全球的角色對公司產生的影響力,要想明白如何利用好國內市場的比較優勢、不同市場的政策影響力,比如中國在數字基礎設施、新能源投入,創業者能否利用好這些機會。才能更聚焦地出擊以獲得成功。
基於多年東南亞本地頭部項目融資交易經驗,方葉也通常會向出海的創業者提兩個問題:「第一,優勢評估,對比當地創業者、競品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第二,是否擁有足夠的本地化和國際化能力。」
新加坡成不了誰的救命稻草,全球經濟格局巨變之下,唯有不斷適應變化才可得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