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光耀於2015年3月23日逝世以來,其故居是否拆除一直懸而未決,並且多次引發國民熱議,一直牽動新加坡國民的心。李光耀故居何去何從?除了新加坡國民的高度關心以外,還引起了李家的兄弟和兄妹之間的爭論,也引起了中國許多讀者以及全世界華人的關注。

首次民意調查多數人贊成」拆「
在李光耀逝世不久的2015年底 ,曾經有專門機構對此事進行民意調查。當時的新加坡媒體報道:調查顯示,多數國人支持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子女拆除父親故居的決定。總部設在英國的國際民意調查機構輿觀網在2015年12月9到11日,對1000名新加坡人進行的調查發現,近八成的人支持拆除歐思禮路38號房子的決定。
其中,61%的人認為,應該尊重李光耀先生的遺願,在他的女兒李偉玲遷出後,拆除房子;其餘39%的人則認為,應該尊重李先生和他家人的隱私,基本上也是贊成拆除故居。
首先,筆者很懷疑這次調查得出的比率,因為在網上看到,許多網民還是希望保留李光耀故居的。
第二是質疑支持拆除的理由,筆者認為,什麼尊重李光耀先生的遺願、尊重李先生和他家人的隱私等等都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一個黨(人民行動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遺留物品是不能混同普通人的物品,處理方式也不能和普通人一樣,從這次調查的本身,也證明了李光耀故居不是普通人的故居。如果一個普通人的故居,沒有人會關心它的去留問題。
支持拆除的第一個理由是,尊重李光耀先生的遺願,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就不能只片面強調尊重李光耀先生的遺願,贊成拆不等於就是尊重李光耀,不贊成拆就是不尊重李光耀。類似的如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生前為了推動中國的殯葬改革,上世紀50年代曾說過,國家領導人去世後一律實行火葬。
但是,在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中國人沒有「尊重」毛澤東生前的意願,並沒有對毛澤東實行火葬,而且保留了他的遺體,還新建了「毛主席紀念堂」,這也違背了毛澤東生前反對個人崇拜,以及反對鋪張浪費等精神的。可見,中國人保留了毛澤東的遺體並不是不尊重毛澤東的意願,反而是老百姓對他更加愛戴。同樣,贊成保留李光耀故居的人,也不是不尊重李光耀的意願,也是對李光耀的更加愛戴。
支持拆除的第二個理由是,尊重李先生和他家人的隱私。這就更站不住腳了,俗話說,名人無隱私,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他的財產、年齡、以及家庭狀況等等都不是個人的隱私了,都要向全社會公布。如果說「 李光耀故居」是李光耀家庭的隱私,機構還對此進行民意調查這就自相矛盾了,公開調查本身就侵犯了個人隱私了。
李光耀為什麼反對保留故居
李光耀先生在遺囑中已經說的很清楚:我死後,拆了它。理由只有一個,便是由於我的房屋存在,周圍房屋不能建設過高。如果拆掉它,改變規劃,讓房子建得更高,土地價值將會增加 。原來是李先生從經濟角度考慮,拆了它后土地能增值,讓利於民。
李先生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終生將民生放在首位,將民眾利益放在首位,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就連故居增值這樣的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到。
李家後人對故居去留看法不同
後來,由於李光耀的子女對故居的去留問題有不同看法,其次子李顯揚和女兒李瑋玲,他們指責李顯龍利用職權反對拆故居。
李顯龍沒有「反對」拆故居
2016年,李瑋玲再次強調李光耀生前對拆除居所的決心,再次重申民眾應尊重總理遺願,拆除李光耀故居,並且呼籲國民理解和支持。
2016年9月16日,李光耀其女李瑋玲在發文中「指責」李顯龍不尊重父親遺囑,反對拆故居。還說:「保留這間屋子,會對新加坡的政客和有意從政的人發出錯誤的信息。」 此話一出,再次引發人們對此事的熱議,還有人含沙射影地指責,有人不想拆故居,是想利用李光耀故居「撈取」政治資本等等原因。
作為李光耀的長子,總理李顯龍在這個問題上更是兩難。他曾經表示,作為長子,他應該遵守並執行父親的遺囑;但作為總理,他也需要考慮公眾利益,考慮保護這座具有歷史意義的故居的重要性。 況且,李光耀故居也是李顯龍的故居,故居怎麼處理,李顯龍不便於表態。
瓜田李下出於避嫌,李顯龍主動提出,成立一個由當時的副總理張志賢領導的部長委員會,探討李光耀故居未來處置的選項。他本人不參與相關事項的決策。
在2016年發生的李家三兄妹的公開爭吵中,主張堅決執行父親遺囑的弟李顯揚、妹李瑋玲,不但指責大哥李顯龍「濫用權力」,也質疑這個部長委員會的正當性、合法性,甚至稱它是李顯龍設立的「秘密委員會」。
不過張志賢強調,政府現階段無需對此事作出決定,如何處置故居和執行相關決定,將由未來政府決定。因此委員會在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出任何傾向性建議。

但是從公開的信息上來看,李顯龍一直沒有明確表態拆與不拆,李顯龍也說 待李瑋玲不再住在舊房後,如何處理這件事將由屆時的政府決定。
李顯龍只是說此事由政府討論決定。所以有人說李顯龍「反對」拆故居,是沒有根據的。
李瑋玲一直沒有搬出去
李瑋玲雖然贊成拆故居,但是拆故居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要等到李瑋玲搬出去後才能拆故居,但是李瑋玲至今還一直住在故居裡面,李光耀生前強調,即使故居要拆,也要等到李瑋玲搬出去以後。李瑋玲雖然贊成拆故居,但是自己一直沒有搬出去,是否可以理解,李瑋玲口頭上雖然「贊成」拆,實際行動上並不贊成拆,因為如果她真的想拆,就應該事前要搬出去,自己找個房子搬出去大概不難做到。所以她至今不搬出去,即使政府決定拆除故居,現在也沒有條件執行。所以說現在討論李光耀故居拆不拆,條件還不成熟。
李光耀對故居並非只有一個選項
對於故居是否保留,李光耀當時主要是從經濟角度來考慮的,這塊地皮可以建築更好、更高的房子。當時並非只有一個選項,他也考慮到了如果拆不了,也做好接受拆除房子以外的其他選項,認為政府決定不拆,也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做好適當安排。
新加坡官方」發聲「
由於李家內部對李光耀故居的去留問題有不同意見,故居去留的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對李光耀故居該如何處置新加坡官方首次」發聲「。
2018年4月2號, 新加坡李光耀故居處置委員會發布工作報告,總結了三個可供未來政府考慮的選項:
1.保留故居;
2.只保留具歷史價值的地下層飯廳;
3.完全拆除故居並重新發展。
其中第二條很多網民認為不可行,認為這條很「搞笑」:把一個具有歷史意義地面上的故居拆除,只保留所謂「具歷史價值」的地下層,這算哪門子的保留啊?還不如全部拆除。可見問題還是拆與不拆。
但是,政府的三個選項,並沒有明確故居拆還是不拆,在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時:冷處理、放一放。
對李光耀故居是否拆除,筆者認為:主要應從兩個方面考慮。
一是李光耀這個人本身夠不夠「格」,也就是說,故居是否有保留的必要;
二是客觀上可具備保留的條件,如是否屬於危房,或者國家建設國防上必須要的地方等等。從這兩個方面,保留「李光耀故居」的條件都是具備的 。
先說說李光耀這個人夠不夠「格」,應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從全世界的角度;
一是國家方面;
一是人民黨行動的方面。
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李光耀先生是華人世界裡的英雄,是舉世公認的傑出政治家,新加坡在全世界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使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創造出多項世界第一,徹底改變了上世紀華人「東亞病夫」的形象。
如果說毛澤東讓中國人站起來了,鄧小平讓中國人富起來了,那麼可以說李光耀讓新加坡的華人靚起來了。西方已開發國家能做到的,華人為主的國家也能做到甚至比他們做的更好。李光耀為全世界的華人爭來了光彩、贏得了榮耀。
新加坡的成功經驗,也徹底改變了一些 人認為:中國只有走「全盤西化」這條路才能成功的觀點,中西結合也是一條華人成功的道路,所以鄧小平要求中國要向新加坡學習。
很多人並不了解,現在中國最大的外來投資國,不是美國、日本、韓國,也不是歐洲,而是新加坡!可以說,李光耀不僅屬於新加坡,而且屬於全世界華人的;李光耀故居是否保留,不僅僅是新加坡的事,而且是全世界華人的事。
再從國家方面來看,李光耀是新加坡的開國總理,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在其任內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成功使新加坡在建國30年時間左右,就發展成為亞洲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但是留任內閣資政直至2011年5月。
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的批評不加理會,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
他創立的「新加坡模式」竟然成為「三自信」國家的樣板,他帶領新加坡人民從第三世界飛躍到了第一世界。後來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擔任總理,李顯龍小時候也一直住在這裡,可以說從這座房子走出來了兩位新加坡總理。
三是從人民行動黨的角度來說,李光耀故居也是應該保留的,李光耀就在那裡組創人民行動黨,是人民行動黨創黨基地之一。這個居所在新加坡爭取自治和獨立的建國曆程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行動黨1954年成立前,創黨成員多次聚集李光耀住家地下室開會,商討黨名、黨徽、理念和新加坡的未來,可說此故居也是人民行動黨「誕生地」之一 。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一大會地址,以及後來轉移到浙江南湖開會的小船,都作為重要的歷史文物保留下來了,小船原物因為無法保留,現在只能保留仿製品。所以說從人民行動黨的角度來說,李光耀的故居也應該保留。
二是客觀上可具備保留的條件
從客觀上可具備保留的條件上來看,李光耀故居也是具備條件的。一是李光耀故居並不是組屋,不是國家分配的房屋,而是獨門獨戶的房屋。況且該房屋也不是短期臨時居住的房屋,或者有多處房屋,不存在無法保留及其他問題,各方面都具備保留的條件。
二是房屋還不是「危房。李光耀說,屋子已老舊,雖然柱子還穩,但牆壁已有裂痕,要保留及維修花費不菲。幾個看過李光耀住家的內閣部長和醫生也說,李光耀家居擺設簡陋,家具估計都已用了幾十年。這些東西如果能保留下來,在今後都可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三是從新加坡等國家發展規劃及國防需要等方面上來看,這塊地皮也沒有其他特殊的用途。
祖籍作為文物保護 而居住地卻在爭論不休
李光耀祖籍廣東省梅州大埔縣高陂鎮唐溪村,(今屬梅州市豐順縣潭江鎮)。他曾經6次去深圳、5次去廣州,雖然梅州市豐順縣潭江鎮與深圳、廣州近在咫尺,他卻沒有時間去家鄉看看,沒有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古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李光耀是6過祖籍而未去。因為去深圳是國事,去祖籍是家事,不去祖籍並不說明李光耀不愛家鄉,這恰恰證明了李光耀先生是一個處處考慮國家和人民的人,是一個胸襟博大、宅心仁厚的人。
總理愛人民,人民自然也愛總理,所以大量的網民呼籲:保留李光耀在新加坡的故居。現在李光耀在中國的祖籍房屋,早就被當地作為文物保護起來了,而在新加坡的居住地,卻在討論李光耀故居是否應該保留,豈不是本末倒置了。

異地重建不可行
在新加坡竟有專家認為, 國人應尊重李光耀的意願拆屋,另闢紀念所仿製李光耀的住家供人參觀。南安會館文化組主任李成利博士則認為,李光耀住家拆除另作發展,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應是李光耀生前首要的考量,才會指示要拆除。不過,他覺得後人不該就此忘記李光耀,因此建議在博物館或其他地方另設李光耀紀念館,仿製他的住家,甚至保留他使用過的家具等。
李光耀執政期間,新加坡因填海造地,國土面積從原來的5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700多平方公里,現在竟容不下一個李光耀故居,在新加坡,有什麼土地能比李光耀故居的價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