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優質工業房地產供應不足,導致今年第一季整體交易額同比大跌71.9%至4億3120萬元,環比減少61.8%。
今年首三個月的工業房地產交易同去年同期相比,顯得格外冷清。
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研究部主管鄭衛銘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去年同期的工業房地產交易額高達15億3540萬元,當時製造業受到經濟復甦推動而大增,尤其是科技、物流、生物科技業等。
今年情況卻大有不同,俄烏戰爭影響商業情緒,導致一些企業還未決定是否要擴充廠房。因此今年首季交易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之後出現巨大落差。
另一個原因是適合買賣的大型工業地段和優質工業房地產供應有限。
鄭衛銘說:「工業房地產買家大多是買來自用的業主或用於投資的發展商。目前市場上缺乏可買賣的10萬平方英尺以上工業地段,導致銷售交易減少。面積較大的地段,交易量少於小型地段和工業建築,在總交易額的占比較小。」
根據萊坊的最新統計的數據,在今年1月和2月簽署的租約同比上升4.9%至2140份,環比則下跌1.4%。分層工業空間最受企業歡迎,因為面積較小,租金也較低。這類工業空間的需求雖然良好,但租賃活動放緩,部分原因是去年的比較基礎高。
多用戶工廠今年首兩個月簽署的租約有1557份,同比微跌0.4%,去年同期的租約數量達到1564份,是自2012年來的新高。
| 工業房地產價格與租金 今年全年料升3%至5%
鄭衛銘預測,工業房地產價格和租金料會在今年全年同比上升3%至5%,可是要關注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可能因為俄烏戰爭日益升級而惡化。
「這兩個國家出產的稀有金屬和氖氣(neon)供應受阻,許多需要這些原料生產晶片的半導體製造商,正面臨原料庫存快速減少的問題。」
此外,中國採取封城措施對抗冠病疫情,以及通貨膨脹惡化都可能影響製造業者經商情緒,擴充計劃可能被擱置。
所幸電子商務維持良好發展,業者對物流和貨倉空間的需求預計會保持穩定。
在2022年至2026年之間,大約有5080萬平方英尺的新工業空間供應。在今年完工的2990萬平方英尺當中,單用戶工廠預計會占新供應的大部分,約1310萬平方英尺。
來自 / 聯合早報
文 / 李蕙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