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看似平常的補習行程,卻因未戴安全頭盔釀成悲劇。新加坡一名 12 歲男童去年 8 月在騎腳踏車途中與巴士相撞,導致腦出血及意識混亂,雖經治療康復,卻遺憾錯過小六離校考試。這起事故為廣大家長敲響警鐘,再次凸顯安全防護的重要性。、

事故瞬間:疏忽釀成終身遺憾
41 歲的公務員廖美玲回憶,去年 8 月的一個傍晚,兒子如往常般騎車前往補習中心。因天氣炎熱,孩子未按規定佩戴頭盔。當他沿熟悉路線騎行時,與一輛巴士發生碰撞,當場昏迷。接到醫院通知的廖美玲趕到樟宜綜合醫院時,醫生告知孩子腦出血,隨後轉至竹腳婦幼醫院進行開顱手術。
「他醒來後連英文字母都混淆,甚至分不清自己身處酒店還是地下室。」 廖美玲描述兒子術後初期的症狀,「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意外離我們有多近。」 經過 12 天住院治療和數月的語言、心理康復訓練,男孩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但腦部創傷的影響仍需長期觀察。
考試局特批:用學業記錄分配中學
由於無法參加小六會考,新加坡考試與評鑑局依據男孩五、六年級的綜合成績,為他分配了合適的中學。廖美玲對此表示感激:「雖然過程艱難,但孩子終於能繼續學業。這提醒我們,意外可能改變人生軌跡,但社會支持能減輕傷害。」
安全警示:再熟悉的路線也需防護
事故調查顯示,男孩騎行路線符合交通規則,但未佩戴頭盔是導致重傷的關鍵因素。廖美玲在受訪時強調:「天氣熱、路線熟悉都不應成為疏忽的藉口。頭盔可能就是生死線。」 她呼籲家長務必重視孩子的安全裝備,避免類似悲劇重演。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2024 年涉及腳踏車的事故中,未佩戴頭盔導致的重傷率高達 68%。專家提醒,頭盔可降低 85% 的頭部受傷風險,家長應以身作則,幫助孩子養成安全習慣。
社會聯動:構建兒童安全防護網
此次事件引發社會對青少年交通安全的關注。本地多個家長社群發起 「頭盔倡議」,呼籲學校加強安全教育;社區組織也推出免費頭盔借用服務。交通部門表示,將在事故多發路段增設警示標誌,並開展針對兒童騎行安全的專項宣傳。
這起事故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教訓,更是整個社會的警示。正如廖美玲所言:「意外無法預料,但防護可以選擇。」 唯有將安全意識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為孩子撐起更堅實的保護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