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稽查員在大廈內捉了人,卻在大廈外被人抓包。(Sam Sam面簿)
想看一下你的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嫲以前居住的地方嗎?紅螞蟻不是開玩笑讓你翻箱倒櫃找照片看啦。
本地公司「長言傳媒」為拍攝講述媽姐與紅頭巾故事的《南洋女兒情》電視劇,將會重建30年代的牛車水為拍攝場地。可惜的是不是建在新加坡,而是在我們的鄰國——新山依斯甘達影視基地。
蟻粉一定很想問為何不在新加坡建?如果日後開放給公眾參觀,新加坡人想懷舊也方便,而且牛車水是屬於新加坡的,是不少老一輩國人的共同回憶,當然建在舊址啊。
但別忘了,新加坡土地少又昂貴,搭建的人工費也高。據長言傳媒老闆何亞發向《新明日報》,透露,這個牛車水場景將占地面積約三畝地(2000平方米)。
2000平方米是什麼概念?相等於1.6個奧林比克泳池那麼大(是的,面積只有那位將豪宅建在柔佛的富豪的家的一半大)。當然要到地大物博的鄰國去建,比較划算啊。
大家看開點就好,就好像那部講述新加坡「富三代」的《瘋狂富豪》,好些炫富場景也不在新加坡拍啊。

(長言傳媒)
這個牛車水場景只有兩條街,將會重現30年代的豆腐街(珍珠街上段俗稱「豆腐街」,已隨城市重建而拆遷)與牛車水,當中會有23間店屋,包括雜貨店、藥莊、銀行、旅館,最受矚目的當屬讓紅頭巾姐妹一起住的「大雜樓」、還有在大雜樓隔壁街,讓自梳女媽姐住的「姑婆屋」。
別看它只有兩條街的場景,就需要投入約2000萬馬幣(超過653萬新元)的建築成本,250人參與重建,昨天已經開始動工,預計四個月時間能完成,可說是鑄金巨作。
為了栩栩如生地展現30年代的「牛車水風貌」,《南洋女兒情》團隊前後進行搜集資料達八個月,務求在還原歷史景觀上做到一絲不苟。

(長言傳媒)
牛車水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社區,古老的房屋建於1900年至1941年之間,是華人移居最早的聚居地。
有關牛車水命名的傳說不少,其中一個說法是居民以牛車載水清洗街道。
史料顯示,1819年萊佛士登陸之後,從中國南來華人日益增多,大部分居住在牛車水,而且以廣東籍貫人士居多,住著早期南來謀生的苦力(豬仔)、媽姐及紅頭巾。
紅頭巾在上世紀30至70年代的建築業扮演著重要角色。劇長40集的《南洋女兒情》描繪的正是媽姐與紅頭巾的悲歡歲月。

(長言傳媒)
劇中歐陽天晴、鄺彩雲,兩個互不相識的年輕女子上了同一艘船,從珠三角出發,越過伶仃洋,到陌生的南洋謀出路。鄺彩雲當了家傭「媽姐」、歐陽天晴則在建築工地當「紅頭巾」,多舛的命運等著她倆:漂泊無定、誘拐驅逐、牢獄之災、無情戰火、出賣背叛、情感磨難、生離死別......日子艱苦、前路茫茫,但她們始終相信,只要不放棄,絕處必逢生。
《南洋女兒情》預計在明年3月開拍,至於什麼時候開播則還未公布。
《南洋女兒情》製作團隊幾乎是好評如潮的《小娘惹》的原班人馬,因而非常讓人期待。
由郭靖宇監製、何亞發出任總製片人,締造電視劇收視佳績的本地金牌寫手洪榮狄擔任故事編劇,國產導演謝敏洋、黃光華為《南》操刀,本地製片是陳佩然,選角導演為黃慧儀。
長言傳媒老闆何亞發透露:「完成《南洋女兒情》之後,接下來將有《南洋英雄淚》,這部劇的製作規模將會更大!」

(長言傳媒)
據《長信傳媒》網站介紹,《南洋英雄淚》聚焦華人先輩們在新加坡打拚謀生、保衛家園的故事。第一代「過番客」為謀求發展來到新加坡。他們紮根當地、艱苦打拚,並同殖民者、惡勢力作鬥爭。全面抗戰爆發後,他們又勇敢、堅定地參與到抗日運動中,並組建了「南僑機工」志願隊,支援中國大陸抗戰,以熱血和生命保衛共同的家園。
不知道拍攝場景會不會也是牛車水,還是會重建一個更大的「XX年代牛車水」呢?
雖然網民們都很期待再看到30年代的牛車水,說現在的牛車水已經是「唐人街」,只講華語,不講方言,但網民都紛紛表示,
希望《南洋女兒情》演員都說廣東話,不然場景再好都不真實了,因為沒看過媽姐和紅頭巾說華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