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救婚姻勝造七級浮屠。(《聯合晚報》示意圖)
作者 侯佩瑜
新加坡統計局7月公布「2019年結婚與離婚概況」的數據顯示,去年有7623對怨偶結束婚姻,比2018年的7344對增加3.8%,為40年來最高。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1980年時,只有1721對怨偶結束婚姻(離婚或者婚姻無效),1998年增加兩倍多(5640對),2006年增幅超過三倍(6904對)。
2015年至2019年這五年之間,結束婚姻的人年均總數為7536人,比之前五年的7402人來得高。
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認為, 離婚宗數的增加,原因之一是戀愛階段的基礎打得不夠牢固。離婚個案中,有近三分之一(29%)的夫婦結婚五到九年婚姻就觸礁,她認為可能是男女雙方無法妥善處理來自年幼子女的壓力。
我們當然希望每個家庭都能保持關係良好和完整,但有時這是無法實現的……
有鑒於此,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計劃在2021年底之前設立離婚前支援平台(Pre-Divorce Support Portal,網站尚未命名,當局目前正在徵求國人的建議。
這個支援平台的成立,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李智陞今年3月已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門開支預算時宣布。

新加坡婚姻註冊局。(聯合晚報)
上個月,當局展開第一階段的公共諮詢,通過線上問卷方式向「過來人」徵詢意見,深入了解離婚國人需要哪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完善平台內容。
當局詢問了113名離婚家長或有意離婚的家長,68%的調查對象年齡介於40至49歲,其餘32%介於30至39歲。當局前天(21日)公布第一階段諮詢結果:
有意離婚的家長最關心的是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並希望獲得相關信息與建議。
他們也十分關注是否該修補還是結束婚姻關係,以及離婚後須處理的住房與財務事項。
離婚前支援平台旨在為那些有意離婚,尤其是那些有年幼孩子的夫妻提供支持。例如,讓他們了解離婚後如何處理子女撫養、房屋、公積金、離婚後的財務規劃等方面問題,減少他們向個別機構單獨索取信息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
當然,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挽救婚姻勝造七級浮屠!
該網站也會提供有關挽救婚姻的內容。簡單說就是,網站的內容除了有挽救婚姻的「寶典」之外,也有離婚前後男方女方可能需要用到的各類實用知識。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發言人說: 「離婚前的旅程是一段情緒非常波動和私人的過程。參與者的反饋將是至關重要的,有助於謹慎細緻地改進和完善這個平台,為那些離婚前備受煎熬的夫妻提供適當的支持……我們希望支援平台提供的信息儘可能挽救更多面臨危機的婚姻。但與此同時,不管夫妻基於什麼理由選擇繼續辦離婚,我們也要確保他們,特別是他們的孩子,獲得充分援助。」
網站將強化現有的強制育兒輔導計劃(Mandatory Parenting Programme)。所有計劃離婚的夫婦都必須完成一個線上學習課程,並使用自我評估工具,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婚姻狀況和子女需求。

有意離婚的家長最關心的是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並希望獲得相關信息與建議。(示意圖)
最常見的五種「婚姻觸礁者」 當局也根據國人婚姻失敗的原因,整理出最常見的五種「婚姻觸礁者」:
婚前已存在問題,雙方沒有妥善解決仍選擇走入婚姻;
人生發生變化、面對生活壓力導致夫妻產生更多摩擦;
婚姻早已名存實亡、一方積怨已久、另一方無視婚姻問題的存在;
伴侶不忠;
雖已出現離婚的風險,卻認為有必要解決問題,想重新付出努力挽救婚姻。
婚姻觸礁「過來人」分享案例一:

吳先生成功挽救婚姻。(示意圖)
不願具名的吳先生(41歲,數據分析員)是其中一名為離婚前支援平台提供意見的「過來人」。
他與太太結婚11年,育有七歲兒子和五歲女兒,但因夫妻倆性格和觀點不同,常常發生爭執,但卻從來都不解決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對彼此越來越沒有耐心,他對妻子的態度也是非常冷淡。
即便如此,吳先生卻從未想過妻子會離開他。去年他的太太帶著孩子離家,並提出離婚。
「當她突然帶著孩子離開時,我覺得非常失落和沮喪。」
他過後接受在線婚姻輔導課程,學習如何更好地與妻子相處和溝通。
他說,其實妻子之前已經讓他去上婚姻輔導課程,但他一直沒有理會,也不放在心上。
經過他的多番努力,妻子最終願意給與他第二次機會,成功挽救了婚姻,好不容易說服太太搬回家。
他建議當局在即將推出的離婚前支援平台中,加入更多幫助夫妻有效溝通與解決衝突的內容,為即將離婚或希望挽救婚姻的夫婦提供資訊與支持。
吳先生說,當時如果有一站式平台讓婚姻觸礁的人查詢資料,知道如何向可靠的輔導員或機構尋求協助,會對他的情況更有幫助。一開始面對問題時,他也不會覺得那麼無助,也能了解離婚可能會對雙方和孩子造成哪些問題等。
婚姻觸礁「過來人」分享案例二:
44歲的瓦善塔·娜塔莉(Vasantha Natalie K Sashi,家庭主婦)與前夫七年前正式離婚,兩人育有14歲和19歲女兒,目前已再婚。
瓦善塔·娜塔莉受訪時說:
「10幾年的婚姻里,我們夫妻倆或是一家人從來沒一起出國遊玩。我告訴過丈夫很多次,喜歡別人給我驚喜,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但他始終迴避我的需求,在情感上無法滿足我。」
各種積累已久的認知、溝通與情感問題漸漸越變越嚴重,導致瓦善塔·娜塔莉最終提出離婚。
她說,自己不擅長上網查找資料,主要靠身旁的人或朋友的建議與支持走過離婚的艱難時期。
她認為,若即將推出的離婚前支援平台上,可加入真實生活中的夫妻分享他們經歷的視頻,比如挽救婚姻或離婚後成功共同撫養孩子的經歷,將會很有幫助。因為面對同樣問題的夫婦將更容易'代入』,促使他們儘快尋求幫助。
她也認為,如果當時有個平台提供離婚相關信息或有熱線可以求助,她在過程中面對的壓力或許就會少一些,也有助於她抒發離婚時面對的負面情緒。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知道如何求助,接受輔導對離異夫妻來說是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對彼此懷恨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