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受訪者一條浴巾用一個月才洗 專家:新加坡人浴巾細菌量超標

2025年05月19日   •   7182次閱讀

你多久洗一次浴巾?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對超過1200名觀眾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11%的人一個月或更久才換一次浴巾;

14%每兩周更換一次;

另外有半數受訪者說他們每周清洗浴巾一次。

紅螞蟻也在「螞蟻窩」收集了一些新加坡人的真實回答:

平均兩個星期洗一次;

會把浴巾掛在浴室門口,聞到味道才洗,通常兩三天就有異味;

三五天洗一次,期間會掛在通風處曝曬在陽光下;

和父母同住時浴巾用一次就洗;搬出去自己住太忙就養成兩三天洗一次的習慣。

以上這些答案,你能對號入座嗎?

挺諷刺的是,那條每天用來擦乾洗凈身體的浴巾,可能正是浴室里最髒的東西。

最近,《亞洲新聞台》邀請了8名新加坡人參與實驗,檢測他們日常使用的浴巾上到底藏了多少細菌。

Justina Tan的浴巾每天使用一到兩次,平時掛在廁所門後晾乾,每三到四周才洗一次。

她說:

「我不認為它會特別乾淨,但也不覺得它會很髒。」

但檢測結果顯示,她的浴巾在8人中髒度排名第二,細菌數量多到數不清。

另一位參與者 Muhammad Sherefudin 每天也使用浴巾一到兩次,不過只有在浴巾聞起來有異味時才會清洗。結果顯示,他的浴巾布滿了細菌、黴菌和酵母菌。

和Justina一樣,他完全沒料到自己每天使用的浴巾竟然會這麼髒。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環境生命科學與工程中心(SCELSE)的高級研究員James Ho 解釋說:

「我們身體本來就帶有大量細菌,而一般的洗髮水或肥皂並不能完全洗掉這些細菌。這些細菌隨後會黏附在浴巾上,並開始繁殖。」

紅螞蟻寫這篇稿,越寫越覺得渾身發癢、頭皮發麻。

用完浴巾後怎樣曬乾很關鍵

晾在廁所里容易滋生細菌。(IMAGO)

然而,就算勤洗浴巾,但沒有正確晾乾,細菌數量仍然驚人。

約有4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將浴巾放在浴室內,而浴室通常濕度較高且通風不良。

比如,調查參與者Elizabeth Purwadinata 每周都會清洗浴巾,但她習慣將浴巾掛在浴室的置物架上晾乾,結果她的浴巾細菌數量排名第三。

另外,有4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將浴巾掛在浴室外晾乾。

以Hillary Ho為例,會把浴巾掛在窗戶打開的房間裡晾乾,並且每三到四天就清洗一次。她的浴巾是所有樣本中最乾淨的。

浴巾要多常換才不會滋生細菌?

領導這項實驗的共和理工學院高級講師瑪麗尼(Malini Thyagesan)指出,浴巾使用得越頻繁,越容易積聚細菌和真菌,主要原因是頻繁使用讓浴巾難以在兩次使用之間徹底乾燥,從而為微生物提供了滋生的溫床。

浴巾清洗的頻率同樣關鍵。瑪麗尼指出:

「浴巾如果清洗得夠勤,大約每三到四天洗一次,細菌和微生物的數量就會明顯減少。」

此外,溫度的變化也會促進微生物的生長。

黴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6°C到26°C之間,而酵母菌則偏好稍高一些的溫度。因此,在室內空調開了又關,關了又開的情況下,浴巾更容易成為它們滋生的溫床。

令人遺憾的是,很少有人利用最簡單有效的「天然殺菌劑」——陽光。只有8%的受訪者表示會把浴巾拿到戶外晾曬。

因此,James建議,

浴巾應晾在通風良好、可以曬到陽光的地方。對於沒有陽台或採光不佳的房子,他建議可以把浴巾掛在吊扇下方晾乾。「通風」是關鍵。

紅螞蟻不禁在想,酒店常打著「環保」的旗號,鼓勵我們不要每天更換浴巾,但從衛生角度來看,這並不健康。

什麼浴巾的材質最不容易滋生細菌?

浴巾的材質也會影響抑制微生物的滋生。(新明日報)

說到浴巾材質,常見的包括棉質、超細纖維、竹纖維,以及帶有抗菌塗層的浴巾。

瑪麗尼所在的研究團隊專門測試了這些材質的抗菌表現,看看哪一種能更好地抑制微生物的滋生。

結果顯示:

棉質浴巾表現最差,因為它吸水性強、乾得慢。如果浴巾不能徹底晾乾,細菌就會快速繁殖;

超細纖維浴巾略勝一籌,但仍不如竹纖維浴巾;

竹纖維浴巾的檢測中只發現了些許真菌,沒有檢測到細菌。

而帶有抗菌塗層的浴巾表現也相當出色,有效抑制微生物活性。

不過,瑪麗尼強調,沒有任何一種材質是絕對安全的。抗菌不等於完全滅菌。關鍵還是要定期清洗浴巾,這樣才有可能實現『零菌』。

用鋪滿細菌的浴巾擦乾身體會怎樣?

皮膚科醫生Angeline Yong警告說,未清洗的浴巾可能滋生多種細菌,其中包括假單胞菌(Pseudomonas),這種細菌可能導致皮膚感染,例如「熱水浴毛囊炎」(hot tub folliculitis)和「綠色指甲綜合症」(green nail syndrome)。

更嚴重的是,假單胞菌可能會進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引發更具威脅性的感染。

對於那些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的人群,如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感染風險更高,因為他們的皮膚防護能力原已降低。

皮膚敏感的幼兒、年長者,以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也可能面臨更高的感染風險。

Angeline醫生形象地比喻道:

「皮膚屏障就像一條人行道,乾燥的皮膚會產生許多裂縫……一旦有了這些裂縫,你就更容易被感染。」

Angeline也解釋說,例如同時用一條浴巾擦身體和臉部,就可能將大腸桿菌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到臉上,增加感染風險。

浴巾長期潮濕且未清洗,也可能滋生黴菌,吸入黴菌孢子可能引發過敏反應,而皮膚接觸則可能導致刺激和不適。

此外,酵母菌也是一個常見的隱患。它可能引發念珠菌感染(candidiasis),這種菌常見於嬰兒的尿布疹,成人則可能在長期使用成人紙尿褲時感染。

在免疫力低下者身上,酵母菌甚至可能感染口腔,導致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

紅螞蟻寫到這裡,決定馬上去換一批新的浴巾,從「零菌」開始,培養出好習慣。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開頭的電話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萬次閱讀
事關准證、匯款、出入境!7月,這些大事將影響全島604萬人
2025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毫無個性,冷漠!旅遊後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2萬次閱讀
看看七年內,新加坡地鐵是否通到你家門口?
2025年06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撕掉"最貴"標籤!新加坡的平價生存法則
2025年06月28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萬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閱讀
新加坡5大數字銀行!存款消費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閱讀
前夫搶人!她從杭州追到新加坡,只為奪回6歲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379次閱讀
黃循財喊你領錢了,這些人最高可領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8208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6669次閱讀
在新加坡購買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6327次閱讀
新加坡組屋區要開通無人巴士了!中國造,靠譜嗎?司機怎麼辦?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閱讀
新加坡巴士上丟東西怎麼找回來?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閱讀
最新!新加坡儲蓄券VS國庫券VS定存!哪種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156次閱讀
李光耀的遺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如何分開的?
2025年07月01日   •   598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