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新加坡榜鵝海岸地鐵站
Punggol Coast Station
將在12月10日下午3點正式投入運作
帶你搶先看榜鵝海岸站獨特設計!
(圖源:SMRT)
跨機構合作項目 實現無縫對接
榜鵝海岸站位於裕廊集團的榜鵝數碼園區(Punggol Digital District)里,由陸路交通管理局和裕廊集團合力發展。園區和地鐵站幾乎同步建設,為地鐵站的建設帶來挑戰,不過也為地鐵站與周圍設施提供了無縫對接的條件!
(榜鵝海岸站坐落在榜鵝數碼園區里,可直達新加坡理工大學。圖源:裕廊集團) 裕廊集團新區發展署副署長巫穎絲表示,這是城市協調發展的最佳例子,發展署確保從運營第一天起地鐵站就能通往榜鵝數碼園區和新加坡理工大學(SIT),因此各方利益相關者都需要進行細緻的規劃和執行。
「把兩個開發項目整合在一起建設,我們不僅優化了土地和空間的利用,還減少了建設要求的時間和資源。兩個開發項目可以共享基礎設施。例如,榜鵝數碼園區和地鐵站都將共用榜鵝數碼園區的區域冷卻系統,並共用同一個接送點和同一條服務車道。通風井也與大樓融合,腳踏車設施更經過整體規劃整合,方便所有用戶使用。」
(榜鵝海岸站位於裕廊集團的榜鵝數碼園區里,由陸路交通管理局和裕廊集團合力發展,圖源:8 World)
地鐵站位於榜鵝數碼園區的核心位置,通勤人士可以在榜鵝數碼園區的有蓋區域輕鬆到達不同的連接節點。這些節點包括即將建設的裕廊集團商業大廈、榜鵝海岸購物中心、巴士轉換站、熟食中心、歷史走道,以及鄰近的新加坡理工大學(SIT)、榜鵝北組屋區和實龍崗蓄水池。
榜鵝海岸站的設計工作歷時約四年。陸交局於2015年啟動項目,裕廊集團的顧問團隊於2017年中期加入。建設工作於2018年開始,並於2024年完成。 陸交局土木團隊副暑長黃仁德表示,現有榜鵝站的連接隧道建設,包括明挖和雙孔隧道,於2017年底開始。
地鐵站、交叉道岔及隧道建設於2018年與榜鵝數碼園區同步展開。地鐵站的建築裝修工程於2022年開始,並於2024年獲得許可證。
(圖源:SMRT)
入口處打造成公共空間
在榜鵝海岸站,陸交局在早期設計階段採納了來自各方利益相關者如政府機構、運營商、通勤者和學生的反饋,將2號入口設計成有蓋的公共空間,用作活動場地。
(圖源:8 World)
陸交局建築副署長表示:「這種將大規模公共空間與車站功能結合的設計,是新加坡首例,不僅顯著地提升了通勤體驗,同時為營造社區氛圍提供了積極貢獻。」
(圖源:8 World)
設計環保又前衛
榜鵝海岸站的多處設計融入了節能元素,其中室內頂部可看到混凝土,幾乎沒有天花板的包覆,既減輕了結構重量、又降低了碳足跡,更是新加坡地鐵站第一次使用外露混凝土風的設計!
其他可持續發展措施包括利用區域冷卻系統為車站提供空調,並採用混合冷卻系統,通過風扇改善熱舒適度等。
(圖源:8 World)
陸交局建築副署長表示,地鐵站內部擁有雙倍空間,這對天花板的維護帶來了挑戰。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陸交局的建築師和工程師採用了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將所有天花板的機電服務以垂直堆疊的方式放置在大廳的牆壁上。這有異於傳統的高天花板設計,還大大縮短了機電的線路。
(圖源:8 World)
照明系統內有乾坤
榜鵝海岸站內能見到非常搶眼的電燈設備。在9米高混凝土天花板下懸掛著一系列吊燈,令人感到心情開闊。這些電燈不只是用來照明,也讓通勤者更便於辨認地鐵站內的方向,更容易找到哪裡是出入口。
(圖源:8 World)
站內的藝術品
展現榜鵝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地鐵站里也展示了街頭藝術家茲武Zul Othman的作品《軌跡》(TRAJECTORIES)。
(圖源:8 World)
作品通過茲武的視角,描繪了榜鵝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茲武在少年時期常常在榜鵝的小徑和叢林區域探險,跟鄰里朋友們在實龍崗河一起釣魚、採摘水果等,這些回憶在作品中得到展現。
現在他住在榜鵝北岸(Northshore)。作品中也能看到榜鵝現代化住宅區和未來的數碼園區的面貌。
(圖源:8 World)
未來小矽谷
榜鵝科技園區
榜鵝科技園區(Punggol Digital District)從曾經的「偏遠地區」,如今搖身一變「小矽谷」。榜鵝的IT們,不用大老遠跑到CBD做工了。舊榜鵝路將被改造成自然步道,大家可以沿著海岸漫步、騎車去上班啦~
(榜鵝科技園區 圖源:URA)
(瀕水步道和商場 圖源:URA)
下班後還可以直達商圈逛逛
瀕水步道和商場相連
連接地鐵回家還十分方便
如今終於等到榜鵝海岸地鐵站完工啦~
榜鵝的居民們也太幸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