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新加坡有個印度小伙走俏網絡,一口雙語推銷話術講得極其溜!
看過視頻的人無一不贊!
這印度攤主就是個人才!
操著一口華語跟福建話,完全不磕巴!
新加坡印度小伙擺攤
流利華語、福建話,非常銷魂
賣拖把的印度小伙,火了!
儘管他渾身家當只有一麻袋拖把、一塊破紙皮,外加做演示要用到的幾樣工具。

出場方式平平,可一開口就技驚四座!
他,不僅懂得講華語,還能講福建話。兩種語言他都是長句脫口而出、沒口音!
甚至還能來回切換自如無壓力
別說,這印度小伙估計是雙語界老炮兒,講話節奏還挺快......
咱們就他的兩種語言,粗狂地點評一下
華語
華語,即普通話,大家都聽懂了吧?
感慨一下他的普通話發音很清晰。就算沒有到主持人的水平,國內考普通話妥妥能過了?

比如在開頭介紹「打開像一朵花」、「掃地抹地一起做」、「骯髒」、「灰塵頭髮」等等,這普通話的味還挺正~
福建話
他的福建話,裸考估計也能過。 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不看視頻光聽聲音,福建人都要以為在新加坡碰到老鄉了。

這裡舉幾個例子,不懂福建話的小夥伴可以回看視頻,紅色字部分是福建話翻譯。

【視頻0:06開始】
他從罐子裡抓了一把沙、一撮頭髮撒在紙皮:
「小孩子穿鞋進門地板上有沙,我們人也會掉頭髮,but(但是)這個頭毛是我的啊,別人的頭毛我絕對不敢拿。」 (頭毛=頭髮)
之後他要拿老巴剎買的拖把,跟他推銷的拖把作對比。

【視頻0:54開始】
吐槽到巴剎買的拖把落後、退伍、不時髦:
「我們的媽媽啊,很喜歡去巴剎買這個拖(把),50年了還在用這個,50年前印度人也不會講閩南話,現在印度人都會講閩南話了,世界都在變,你拖把也該換了。」
(新加坡福建話多指閩南話)

【視頻1:06開始】
繼續吐槽巴剎的拖把不好用:
「你怎麼抹來抹去都沒有用,拿起來還很重,會滴水,你要是有力氣就用手這樣,啊要是沒有力氣,就用腳踩。手濕腳也濕。今天我給你介紹的這把是華人新年offer......」 (offer = 特惠)

【視頻1:24開始】
舉一反三,大力推銷他的拖把一拖就干:
「它給回我的地板有多干,不相信我的,我放一張tissue tape給你看,95八仙干,所以有錢沒錢我們買個安全,你不要讓你家孩子等廁紙等個10分鐘急到走來走去。」 (tissue = 紙巾,他演示的是用廁紙;tape =貼上去;95八仙=95%)

【視頻1:45開始】
給大家講拖把正確使用方法,並且吐槽一下之前的一個宏茂橋顧客:
「要記得哦,不要學宏茂橋的一個安娣頭腦亂糟糟,拖把這個地方沒有拉起來就在那邊轉,轉到明天都不會有水下來,這個頭啊,要拖起來。」 (安娣=大媽)
就問大傢伙一句,精不精彩?
華語跟福建話幾乎滿分,正常交流無壓力,在場的圍觀群眾不僅聽懂了、笑了,更加還有種看小品的趕腳......

以上來源:zeng li ren
只不過,他真的是一個印度人,一個外國人?
實話實說,椰子看視頻的時候特地把人放大到120倍來看,就想知道這到底是不是印度人。

可惜,怎麼看怎麼像個印度人。
不過,也有人懷疑他是個馬來西亞人~
總之,他貌不驚人,語出驚人。
讓椰子深感民間處處是高手。這個印度小伙在網上火了以後,評論區一片毫不意外,一片膜拜之聲......
網友:我應該為哪一個震驚?
印度小伙雙語推銷拖把,徹底俘獲新加坡華人的心,大家表示紛紛想買 「這個拖把哪裡有得賣,哪裡找得到他嘞,勿洛216?」



甚至還有馬來西亞的網友跑來問哪裡有得賣

不得不說,印度小伙的秀的這一手,太牛!
有網友震驚表示:
「我的天,我都不知道自己要說是被他的拖把驚到,還是為他的華語/福建話驚到!」

不少人被他高超的語言能力給折服了~
「哇慚愧啊,希望生意紅火。」


外國人會講普通話,這在全球都能看到,不是特別稀奇。
因為中國文化早就風靡海外,就連一個痰盂看起來都魅不可擋 一個痰盂亞馬遜賣90新幣(圖中為60美元),約合人民幣450?!

而且買來放紅酒?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但...... 如果一個外國人,不僅懂得講普通話,還懂方言。並且能在兩者之間流利地來回切換。
這一點,不得不說在海外國家裡,只新加坡最有可能出現。
42年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也曾開口就講華語、福建話
大家都知道1979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經大力推行講華語運動。
當時的目標是倡導大家統一講普通話。
能發現國父李光耀,很重視講華語這件事。
當時新加坡已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各個種族、各個地方都講著各自的家鄉話,據說有十幾種方言。
他覺得,如果50年後新加坡要成為一個純英語國家,那麼放任大家講方言也不是不行。
但很明顯,新加坡如果要更好的發展,講華語勢在必行。


國父李光耀認為,就算英語成為最方便的共同語言,新加坡也不能「讓華語失去它的社會角色」。
為什麼呢?
為什麼國父李光耀,會如此堅持新加坡不能沒有華語呢? 因為,他覺得中國會強大起來。
從視頻的1:08秒開始,國父李光耀就用福建話來強調華語的重要性。

「中國的貿易會很大,到時說華語方便。文化上對我們有利,經濟上也是有利。」
抱著這種前瞻性想法,1979年的新加坡,幾乎到處都貼滿提倡講華語的海報。
地鐵站

巴士


電視節目

學華語,對於新加坡不同籍貫的華族團結是有利的。
事實上,國父李光耀當初的設想,在這42年以來似乎早就超常發展。
在新加坡會講華語的,除了華人,可能還會有印度人、馬來人、歐洲人。
他們當中的少數人,甚至還會講方言,比如福建話。
從新加坡總理到歐洲移民二代
大家都在講華語
李顯龍總理,去年好幾場大小全國演講,每次發言至少3種語言,包括英文、華語、馬來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