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豬的機票數據顯示,歐洲、東南亞、日韓和澳大利亞是主要目的地,其中跨國出行在歐洲和澳大利亞表現較為強勁。該趨勢的主要原因是相關國家放開或者放寬入境政策。飛豬預計,到2022年底,歐洲、北美洲、澳大利亞等市場的國內機票銷售大機率會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東南亞和日韓預計到2023年初會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圖源:Pixabay)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客運量尚在恢復中。樟宜機場向財新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3月的客運量達114萬人次,是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大關,但這僅為2019年3月同期客運量的20.3%。截至2022年4月1日,樟宜機場每周運營81家航空公司、超過2800班定期航班,而2019年3月,樟宜機場每周運營約7480班航班。
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員王麗最早感受到航空業的復甦,她的工作量大概從2021年9月、10月就慢慢增加。「現在已幾乎恢復到疫情前的工作量。之前往返東南亞各國的乘客沒有那麼多,但從2022年2月開始明顯增多了。」航班上的防疫要求也開始放鬆,依據航空公司的要求,此前王麗在工作時間需要佩戴護目鏡、口罩、手套,而現在只需要戴口罩即可。隨著新加坡防疫措施的進一步放開,王麗也在這個4月的一次飛行結束後,首次可以離開當地酒店自由活動。
目前,樟宜機場排名前五的客運市場為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2022年一季度飛機起降量約3.6萬次,載客人次達256萬,為疫情前水平的15.6%。其中,來自歐洲的乘客約43萬人次,來自美洲的乘客約12萬人次,分別為疫情前水平的33.9%和52.7%。
樟宜機場只是亞洲旅遊業緩慢「康復」的一個縮影。國際航協預計,2022年往返亞太地區和區域內的客運量僅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的68%。樟宜機場集團航空業務發展董事總經理林振傑向財新表示,4月初以來,旅行限制的進一步放開促進了樟宜航空樞紐的復甦,對未來客運量的持續增長充滿信心。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日前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旅遊晴雨表》報告亦指出,由於在入境限制、疫苗接種率以及旅遊信心等方面的情況不同,跨境旅遊業復甦步伐仍緩慢且不平衡。2021年增長最快的市場是歐洲和北美洲,國際遊客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9%和17%,亞太地區國際遊客人次下降最多,同比下降了65%,比2020年疫情前下降了94%。
商務旅行移師他地
3月27日,香港商人李明登上了從中國香港前往阿聯杜拜的航班,參加為期三天的幣安區塊鏈周。這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李明第一次去海外參加大型線下活動。「活動現場幾乎沒有人戴口罩。」李明表示,就連酒會也都恢復了,來自歐洲、北美洲等不同地區的人們舉著酒水熱烈地討論著,「還是面對面的討論有感覺,容易產生思想火花」。

(圖源:Pixabay)
杜拜防疫政策十分寬鬆,早在2020年7月就已重新允許外國遊客入境。當時的要求是入境前接受核酸檢測,入境後在酒店等待機場核酸結果,如果為陰性即可自由活動。從2022年2月26日起,完成疫苗接種者亦無需接受核酸檢測即可入境。這也吸引了許多金融機構將辦公地點遷至杜拜,包括知名的新興市場投資人Mark Mobius,他在2021年11月接受彭博採訪時直言,他已經將旗下的投資基金Mobius Capital Partners的區域總部從新加坡遷至杜拜。
當海外多地放鬆入境限制、解除社交距離管制,甚至無需佩戴口罩後,線下的商務活動已重新活躍。2021年的達沃斯年會轉為線上舉辦,2022年的達沃斯年會將重回線下,於5月22日至26日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辦。 由於新加坡較早放寬入境檢疫要求,來往於歐洲、北美洲更加方便,一家中國香港的大型創投基金的不少員工已於2月初前往新加坡短期工作。投資經理依蓮向財新表示,即使在香港也可以遠程辦公,但搬到新加坡之後不僅方便與被投企業見面,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沒有邊境管控,「出差調研公司更容易」。
在2022年1月第五波疫情暴發後,中國香港的入境管控更加嚴厲,高風險地區名單幾乎涵蓋所有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等九個與中國香港往來密切的國家被執行「禁飛令」,直到4月1日才取消。加上香港本地社交距離管制嚴格,餐廳堂食人數受限,健身房、體育館等休閒場所關閉,中小學也暫停線下授課。依蓮表示,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給商務交往和日常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不少同事都帶著家人到倫敦、新加坡等海外地區辦公、生活。
與依蓮有同樣想法的香港人不在少數,新加坡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2月、3月,從中國香港到新加坡的訪客為5570人,同比增加10倍,並且人均逗留時間長達17天,顯示這些訪客並非以旅遊為目的。因為在疫情暴發前,來自香港的訪客平均逗留僅為3天。

(圖源:Pixabay)
去紐約出差的香港商人李強,自從2022年初飛到美國後,因為中國香港特區政府頒布的「禁飛令」,無法直接從美國直接返回中國香港,一直滯留在海外。他選擇飛到新加坡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再返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全世界幾乎80%國家的國民可以免簽證進入新加坡並停留最多30至90天,持中國香港護照亦可免簽進入新加坡停留30天。在新加坡公民的擔保下,還可申請延長簽證至90天。
如今,中國香港第五波疫情已明顯回落,特區政府也在學習新加坡逐步放寬入境限制。根據最新規定,5月1日起,海外非港人可以入境香港,入境前只需要完成兩針疫苗接種並持有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如果在香港國際機場的入境核酸檢測、隔離第五日的核酸檢測,以及隔離第六、七日的快速抗原檢測均為陰性,便可以在第七日解除隔離。隔離期雖然比之前的14天大大縮短,但相較於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全面放開的措施而言,仍屬嚴厲。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於3月底曾公開呼籲縮短境外入境人員的檢疫時間。他表示,由於海外不少地區已逐步開放,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的跨國企業需重新飛往東南亞、日韓、澳大利亞等地巡視業務;但香港最近才計劃放寬入境檢疫措施,因此過去數月,很多主要從事亞太區業務的跨國企業已搬離香港,遷至杜拜、新加坡等地。陳智思估計,這些跨國企業如果已搬到其他國家一段時間,重返香港的可能性較低。
香港豪宅租賃市場已經反映國際人才流失的趨勢。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香港住宅租賃市場報告指出,第五波疫情暴發後,特區政府採取多項嚴格措施,令外籍人士的工作生活大受影響。他們持續離開香港,選擇返回原居地或前往新加坡。一季度豪宅租賃市場轉淡,香港豪宅租金因而按季下跌2.6%,九龍及新界區豪宅的租金亦分別下跌3.7%、4.0%。
過去兩年多以來,香港因本地感染持續而無法與內地通關,在嚴格的入境限制下也難以與海外地區保持暢通的人員往來,商界人士亦擔憂香港由此成為「孤島」。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亦史立德表示,由於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再不開放會損害經濟、科技、學術發展,影響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則指出,香港絕不能被外界視為「孤島」。若無法繼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香港就會失去獨特性,這也是國家的損失。
國際航協發言人認為,旅遊業的復甦關鍵在於重開邊境,隔離措施、出入境的新冠檢測要求等都會阻礙旅遊業復甦,建議各國取消疫苗接種者的隔離措施,允許抗原檢測代替核酸檢測。
儘管各國防疫政策及出入境管控為旅遊業的復甦帶來了不確定性,但也有旅遊業者樂觀地表示,人們的旅行需求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被抑制了。結束泰國清邁之旅後,菲菲一家立馬著手規划下一次的澳大利亞之旅。「申請澳大利亞簽證需要採集指紋,這項服務使館的預約日期已經排到5月中旬了。」
文中佩薇、安琪、思薇、菲菲、依蓮、王麗、李明均為化名 *原文標題:海外旅遊業復甦 *免責聲明,分析內容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不作為任何人或機構的投資建議

*本文為財新網「星港錢潮」欄目特供新加坡眼。「星港錢潮」是中國領先的專業媒體財新為新加坡和香港經濟和商業報道推出的重磅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