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猪的机票数据显示,欧洲、东南亚、日韩和澳大利亚是主要目的地,其中跨国出行在欧洲和澳大利亚表现较为强劲。该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相关国家放开或者放宽入境政策。飞猪预计,到2022年底,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市场的国内机票销售大概率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东南亚和日韩预计到2023年初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图源:Pixabay)
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客运量尚在恢复中。樟宜机场向财新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3月的客运量达114万人次,是自2020年3月以来,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大关,但这仅为2019年3月同期客运量的20.3%。截至2022年4月1日,樟宜机场每周运营81家航空公司、超过2800班定期航班,而2019年3月,樟宜机场每周运营约7480班航班。
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王丽最早感受到航空业的复苏,她的工作量大概从2021年9月、10月就慢慢增加。“现在已几乎恢复到疫情前的工作量。之前往返东南亚各国的乘客没有那么多,但从2022年2月开始明显增多了。”航班上的防疫要求也开始放松,依据航空公司的要求,此前王丽在工作时间需要佩戴护目镜、口罩、手套,而现在只需要戴口罩即可。随着新加坡防疫措施的进一步放开,王丽也在这个4月的一次飞行结束后,首次可以离开当地酒店自由活动。
目前,樟宜机场排名前五的客运市场为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2022年一季度飞机起降量约3.6万次,载客人次达256万,为疫情前水平的15.6%。其中,来自欧洲的乘客约43万人次,来自美洲的乘客约12万人次,分别为疫情前水平的33.9%和52.7%。
樟宜机场只是亚洲旅游业缓慢“康复”的一个缩影。国际航协预计,2022年往返亚太地区和区域内的客运量仅能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68%。樟宜机场集团航空业务发展董事总经理林振杰向财新表示,4月初以来,旅行限制的进一步放开促进了樟宜航空枢纽的复苏,对未来客运量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旅游晴雨表》报告亦指出,由于在入境限制、疫苗接种率以及旅游信心等方面的情况不同,跨境旅游业复苏步伐仍缓慢且不平衡。2021年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欧洲和北美洲,国际游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9%和17%,亚太地区国际游客人次下降最多,同比下降了65%,比2020年疫情前下降了94%。
商务旅行移师他地
3月27日,香港商人李明登上了从中国香港前往阿联迪拜的航班,参加为期三天的币安区块链周。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李明第一次去海外参加大型线下活动。“活动现场几乎没有人戴口罩。”李明表示,就连酒会也都恢复了,来自欧洲、北美洲等不同地区的人们举著酒水热烈地讨论著,“还是面对面的讨论有感觉,容易产生思想火花”。

(图源:Pixabay)
迪拜防疫政策十分宽松,早在2020年7月就已重新允许外国游客入境。当时的要求是入境前接受核酸检测,入境后在酒店等待机场核酸结果,如果为阴性即可自由活动。从2022年2月26日起,完成疫苗接种者亦无需接受核酸检测即可入境。这也吸引了许多金融机构将办公地点迁至迪拜,包括知名的新兴市场投资人Mark Mobius,他在2021年11月接受彭博采访时直言,他已经将旗下的投资基金Mobius Capital Partners的区域总部从新加坡迁至迪拜。
当海外多地放松入境限制、解除社交距离管制,甚至无需佩戴口罩后,线下的商务活动已重新活跃。2021年的达沃斯年会转为线上举办,2022年的达沃斯年会将重回线下,于5月22日至26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办。 由于新加坡较早放宽入境检疫要求,来往于欧洲、北美洲更加方便,一家中国香港的大型创投基金的不少员工已于2月初前往新加坡短期工作。投资经理依莲向财新表示,即使在香港也可以远程办公,但搬到新加坡之后不仅方便与被投企业见面,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没有边境管控,“出差调研公司更容易”。
在2022年1月第五波疫情暴发后,中国香港的入境管控更加严厉,高风险地区名单几乎涵盖所有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九个与中国香港往来密切的国家被执行“禁飞令”,直到4月1日才取消。加上香港本地社交距离管制严格,餐厅堂食人数受限,健身房、体育馆等休闲场所关闭,中小学也暂停线下授课。依莲表示,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给商务交往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不少同事都带着家人到伦敦、新加坡等海外地区办公、生活。
与依莲有同样想法的香港人不在少数,新加坡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2月、3月,从中国香港到新加坡的访客为5570人,同比增加10倍,并且人均逗留时间长达17天,显示这些访客并非以旅游为目的。因为在疫情暴发前,来自香港的访客平均逗留仅为3天。

(图源:Pixabay)
去纽约出差的香港商人李强,自从2022年初飞到美国后,因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颁布的“禁飞令”,无法直接从美国直接返回中国香港,一直滞留在海外。他选择飞到新加坡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返港。作为外向型经济体,全世界几乎80%国家的国民可以免签证进入新加坡并停留最多30至90天,持中国香港护照亦可免签进入新加坡停留30天。在新加坡公民的担保下,还可申请延长签证至90天。
如今,中国香港第五波疫情已明显回落,特区政府也在学习新加坡逐步放宽入境限制。根据最新规定,5月1日起,海外非港人可以入境香港,入境前只需要完成两针疫苗接种并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果在香港国际机场的入境核酸检测、隔离第五日的核酸检测,以及隔离第六、七日的快速抗原检测均为阴性,便可以在第七日解除隔离。隔离期虽然比之前的14天大大缩短,但相较于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全面放开的措施而言,仍属严厉。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于3月底曾公开呼吁缩短境外入境人员的检疫时间。他表示,由于海外不少地区已逐步开放,在香港设立亚太区总部的跨国企业需重新飞往东南亚、日韩、澳大利亚等地巡视业务;但香港最近才计划放宽入境检疫措施,因此过去数月,很多主要从事亚太区业务的跨国企业已搬离香港,迁至迪拜、新加坡等地。陈智思估计,这些跨国企业如果已搬到其他国家一段时间,重返香港的可能性较低。
香港豪宅租赁市场已经反映国际人才流失的趋势。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香港住宅租赁市场报告指出,第五波疫情暴发后,特区政府采取多项严格措施,令外籍人士的工作生活大受影响。他们持续离开香港,选择返回原居地或前往新加坡。一季度豪宅租赁市场转淡,香港豪宅租金因而按季下跌2.6%,九龙及新界区豪宅的租金亦分别下跌3.7%、4.0%。
过去两年多以来,香港因本地感染持续而无法与内地通关,在严格的入境限制下也难以与海外地区保持畅通的人员往来,商界人士亦担忧香港由此成为“孤岛”。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亦史立德表示,由于香港是外向型经济,再不开放会损害经济、科技、学术发展,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李律仁则指出,香港绝不能被外界视为“孤岛”。若无法继续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香港就会失去独特性,这也是国家的损失。
国际航协发言人认为,旅游业的复苏关键在于重开边境,隔离措施、出入境的新冠检测要求等都会阻碍旅游业复苏,建议各国取消疫苗接种者的隔离措施,允许抗原检测代替核酸检测。
尽管各国防疫政策及出入境管控为旅游业的复苏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也有旅游业者乐观地表示,人们的旅行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抑制了。结束泰国清迈之旅后,菲菲一家立马着手规划下一次的澳大利亚之旅。“申请澳大利亚签证需要采集指纹,这项服务使馆的预约日期已经排到5月中旬了。”
文中佩薇、安琪、思薇、菲菲、依莲、王丽、李明均为化名 *原文标题:海外旅游业复苏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作为任何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本文为财新网“星港钱潮”栏目特供新加坡眼。“星港钱潮”是中国领先的专业媒体财新为新加坡和香港经济和商业报道推出的重磅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