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假期,佩薇曬出一張清晨在陽台上做瑜伽的照片,引來朋友圈無數點贊。她迎著冉冉升起的朝陽,身後是斯里蘭卡鬱鬱蔥蔥的茶山。2022年4月6日,佩薇一家三口從新加坡出發,在斯里蘭卡旅行了十天。由於這兩個亞洲國家均已取消了入境隔離的措施,這趟旅程並不需要額外為隔離付出時間和金錢。

2022年4月15日,西班牙巴塞隆納,海灘上享受陽光的人們。隨著疫苗接種率全面提升,歐洲多國開始放寬防疫限制,入境隔離措施逐步取消,跨境旅遊的最大障礙正在解除。 (圖:NachoDoce/ICphoto)
在旅途中,佩薇還遇到了兒子的同學和老師,都是趁著假期從新加坡出發旅遊的人。這是新加坡3月24日宣布抗疫達到重大里程碑以來的首個小長假。「困在」小島兩年多的新加坡居民,正抓緊這個「窗口期」出國旅遊。
新加坡目前已取消了絕大部分社會防疫措施,邊境管控進一步放鬆。自2021年6月表態「與新冠共存」以來,歷時九個月,新加坡民眾逐步恢復疫情前的生活。

隨著傳播速度倍數擴大但危害程度大幅減輕的新冠變種奧密克戎的到來,世界各國相應調整防疫政策,陸續取消旅行限制、重新開放邊境,航班也逐漸恢復正常運作。
全球旅遊業迎來一波疫後的大復甦,往返北美及北美境內客運持續2021年強勁回彈的態勢,歐洲各國近期也加速復甦步伐。不過,亞太地區的復甦之路相對緩慢。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下稱「國際航協」)理事長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在2022年4月最新的公告中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取消旅行限制,航空旅遊業復甦的動力正在增強。
歐洲旅遊「復活」
「復活節,歐洲的旅遊業應該是復活了。」這是25歲的英國劍橋留學生安琪在假期旅遊時的最大感受。
3月22日,安琪從英國出發,前往荷蘭、德國、捷克、匈牙利多國一邊實習一邊旅遊。除了布拉格和阿姆斯特丹的旅客還不算很多以外,其他地方「都可以用人滿為患來形容」。安琪在荷蘭入境時花了兩個多小時,很多地方在搭乘公共運輸時,都需要排隊至少半小時才能上車。

(圖源:Pixabay)
「英國2021年底已經放開了,夜店爆滿,學校晚宴有一兩百人參加,都不戴口罩。德國防疫措施最為嚴格,需要戴符合標準的口罩,有的地方還會檢查疫苗接種證明。捷克、匈牙利沒有什麼防疫要求,但高級酒店的服務人員仍會戴口罩。」安琪說,在荷蘭,她因戴口罩而受到當地人的指責:「你這是過度反應!」

(圖源:Pixabay)
另一位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思薇,則站在羅馬萬神殿門口發出感慨:「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多的歐洲人!」疫情嚴重時的義大利羅馬,幾乎所有景點都不用排隊;而在復活節假期,到處人山人海,沒有預約根本無法進入。「我的同學和朋友都趁著復活節假期旅遊了,能辦申根簽證的去歐洲,來不及辦簽證的都去免簽的地方轉轉。大家實在憋得太久了,再不出去仿佛渾身要長毛了。」
4月10日,思薇從倫敦東北部的斯坦斯特德機場出發。「機場簡直摩肩接踵。」斯坦斯特德機場4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的復活節假期是該機場自疫情以來最繁忙的時期,預估4月15日至18日有約24萬名乘客使用該機場,而2021年同期僅有8000餘名乘客。

(圖源:Pixabay)
疫情暴發的兩年間,倫敦的各大機場長期人流稀疏。以歐洲重要門戶、英國最大機場希思羅機場為例,2021年輸送的旅客人數僅有1940萬人次,為該機場自197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疫情前的2019年,該機場以輸送旅客量8088.83萬人次,成為歐洲最繁忙的機場。乘客人數的減少,加之高昂的固定成本,給希思羅機場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希思羅機場4月25日公告稱,儘管出境需求開始復甦,但預計2022年將繼續虧損。而自新冠疫情以來,該機場累計損失已超過40億英鎊(約329億元人民幣)。
希思羅機場的遭遇,是近兩年全球航空業幾近停擺的一個縮影。根據國際航協的數據,2021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按照收入客公里RPKs計算,即飛行公里乘以收費旅客人數)與2019年相比下降58.4%,而2020年的情況更為糟糕,同比下降65.8%。

(圖源:Pixabay)
但是,隨著歐洲疫苗接種率全面提升,多國開始放寬防疫限制,原本長達7—14天不等的入境隔離逐步取消,跨境旅遊的最大障礙正在逐漸鬆綁。英國是率先取消所有旅行限制的主要經濟體之一。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在2022年2月21日稱,為了「把新冠當作類似流感的流行性疾病來進行治療」,英國當局正在將抗疫「從政府限制措施轉向個人責任」。
自2月24日起,英格蘭取消了所有的法定防疫限制措施,包括取消要求新冠陽性患者進行自我隔離、完全接種疫苗的入境人員無需接受檢測。3月18日起,英格蘭取消了所有旅客的國際旅行限制,入境前後均無需接受新冠測試。
在威爾斯,從3月28日開始,民眾進出商店或公共運輸工具不再需要戴口罩。蘇格蘭也從4月18日起,不再要求民眾在公共運輸工具上和大部分室內場所佩戴口罩。從4月1日起,英國政府提供的免費新冠檢測也已取消,只有衛生護理人員、住院患者或養老院探訪者等指定人群可以免費接受測試。
「近幾個月,公司收到的短期和長期旅遊預訂量激增。」總部在瑞士的跨國旅行社Kuoni Travel的總經理Derek Jones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帶來的新一波疫情並未影響訂單。他認為,英國政府在判斷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致病性降低後如期解封,為旅行者增強了信心。政府取消所有旅行限制也改變了遊戲規則,民眾現在去國外度假或探望親友將不必擔心回國前檢測帶來的壓力。

(圖源:Pixabay)
如今,希思羅機場裡擠滿了旅客,新冠給英國留下的印記正漸漸淡化。目前,英國的新增新冠感染病例已大幅下降。截至4月27日,英國過去七天新增12萬感染者、10160人入院。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英國累計2201萬人確診、17.4萬人過世,官方公布的累計確診人數約占英國總人口的33%。
近期,歐洲多國也相繼解封。從3月14日起,法國取消室內場館強制佩戴口罩的要求,進入公共場所不再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證,而完成疫苗接種的海外遊客從2月12日起,入境時也不再有任何限制。2月1日起,歐盟27個成員國內部的邊境管控取消,接種疫苗或康復者均不再需要隔離。德國、義大利、希臘等歐洲國家也相繼取消了對非歐盟國家出發的旅客的入境隔離要求,部分歐洲國家保留了入境前或入境後進行抗原檢測的要求。

(圖源:Pixabay)
歐洲航空業正在迅速復甦。國際航協提供的數據顯示,歐洲航空公司2022年2月客運量,較2021年同期同比增長380.6%。該協會預計,隨著歐盟內部日益協調、不再限制旅行,歐洲內部市場將受益於短途旅行,2022年往返歐洲和歐洲境內的客運總量將達到2019年的86%,至2024年實現全面復甦。
亞洲市場緩慢「康復」
與歐洲國家景區人山人海的現象不同,亞洲旅遊業仍在緩慢恢復中。
「醫生說我們一家現在擁有超級復合免疫力,所以我們放心大膽地出發了。」新加坡居民菲菲一家在3月集體感染新冠並康復後,3月底立刻安排了泰國清邁的旅遊。這是疫情暴發兩年來,她們首次離開居住的小島。漫步古城、喂鴿子、給大象洗澡,這些疫情前東南亞旅行的日常項目,在此刻顯得尤為珍貴。清邁的遊客不多,「幾乎每頓飯都是包場」,菲菲表示,當地餐廳、店鋪無人問津,令人揪心。疫情對旅遊、餐飲等行業的衝擊仍在持續。

(圖源:Pixabay)
泰國是東南亞第一批放寬旅行限制的國家。疫情之前,旅遊業對泰國GDP的貢獻約占20%,是該國的支柱產業。泰國自2021年7月開始陸續將普吉島、蘇梅島、清邁等熱門旅遊地區向已接種疫苗者免隔離開放。2021年11月起,來自中國、美國等6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遊客亦可免隔離訪問泰國,只需在出發前完成新冠疫苗接種、購買保額為5萬美元以上的新冠保險、入境後接受新冠核酸檢測且結果呈陰性。2022年5月1日,泰國進一步取消入境時核酸檢測,改用抗原試劑檢測,新冠保險保額也下降到1萬美元。
但是,這一系列措施的效果並不顯著。2022年1月,泰國國際旅客入境人數從2021年同期的約7700人上升至約13.4萬人。到3月,旅客入境數量升至21萬人,仍不足疫情前的峰值的十分之一。在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12月,泰國單月入境旅客395萬人。
這與大多數亞洲國家未大幅放寬旅行限制有關。由於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經濟體仍然對入境者有核酸檢測或隔離期的嚴格要求,即使部分旅遊目的地已經解除限制,跨境旅遊者仍擔心回國不暢,因而旅遊動機不強。
亞洲最先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新加坡成為例外。從2022年4月1日起,所有已接種疫苗的海外旅客,不論來自哪個國家或地區,只需要在出發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或抗原快速測試,入境新加坡後即可自由活動,不再需要接受檢測,也無需隔離。
但是新加坡人口僅有568萬,對於亞洲旅遊業帶動作用有限。

(圖源:Pixabay)
攜程集團( 09961.HK )年報顯示,歐洲市場正在復甦,2021年四季度,攜程歐洲市場的機票預訂量呈環比增長態勢,並在許多歐洲國家放寬旅行限制後加快復甦;2021年,攜程亞洲區域的本國/本地區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增長逾30%。不過,攜程發言人回復財新時稱,由於中國目前沒有對外開放邊境,許多航線處於停滯狀態,暫無中國旅客預訂歐美和亞太地區機票的數據。
旅遊出行服務平台飛豬向財新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境內航段已基本恢復,境外航段恢復至2019年的七到八成。全球旅行數據提供商OAG數據顯示,4月歐洲航空旅客量較3月環比增長24%,目前是北美以外的第二大市場,亞太地區航空旅客數量相較於疫情前復甦至六成左右,環比3月增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