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近一樁28億元的洗錢案引起了關注,但其實本地的詐騙案也頻發。
最近的一項調查揭示,新加坡人因詐騙案蒙受的人均損失居全球之冠,達到了4031美元。這一數字令人震驚,引發了對新加坡詐騙現狀的深刻思考。

在這項調查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瑞士和奧地利,他們的人均損失分別為3767美元和3484美元。這一調查由反詐騙機構ScamAdviser和全球反詐騙聯盟聯合進行,覆蓋了43個國家,調查了近5萬人,得出了這個令人擔憂的結論。
這份報告指出,全球因詐騙案蒙受的損失估計超過一萬億美元,占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1.05%。這個龐大的數字凸顯了詐騙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巨大衝擊。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這個在全球金融中心擁有高度發達經濟的城市,竟然成為了人均損失最高的國家。
如果從國家整體來看,調查顯示肯亞的損失最為慘重,因詐騙案蒙受的總金額占該國內生產總值的近4.5%。越南緊隨其後,而巴西和泰國則並列第三。這表明詐騙不僅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也深刻地嵌入了各個國家的經濟體系。
那麼,為什麼新加坡會成為這一調查的「冠軍」呢?

首先,新加坡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流動。這也使得新加坡的居民更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因為詐騙分子更願意瞄準那些與國際金融市場有牽扯的個體。其次,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科技社會,新加坡居民更依賴數字化支付和在線交易,這為詐騙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然而,這並不是說新加坡對於詐騙問題毫無防範之舉。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努力加強網絡安全和打擊詐騙犯罪。但詐騙手法日新月異,需要不斷更新的技術手段和全球合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份報告也是對新加坡社會警鐘的一次提醒,促使人們更加警惕和主動防範。
對於普通居民而言,如何保護自己免受詐騙的侵害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教育居民識別詐騙手法,加強網絡安全意識,以及合理使用金融工具,都是降低個體損失的有效途徑。同時,政府和金融機構也需要共同努力,通過技術手段和法規制度的完善,構築更為安全的網絡環境。
新加坡作為一個現代化國家,需要在科技和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注重社會安全和居民的合法權益。這次調查雖然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現實,但也為新加坡未來打擊詐騙犯罪指明了方向。通過全球合作,加強內部監管,相信新加坡能夠在未來建設更為安全的數字社會。
有人說,新加坡治安是出名的好,但不是最安全的地方。怎麼會呢?恰恰是低犯罪率,讓新加坡人的戒心比其他國家的人來得低,罪犯就找到了破口。
是的,破口大罵就太遲了。當犯罪分子忙著在網上、在手機行騙,相對存款多、罪案防範意識雖不低,卻對壞人比較沒有警覺的新加坡人,於是成了亮眼的目標。

如果你對新加坡人有多好騙沒有概念,以下信息可以填補你的無知:
今年首九個月,本地就有6000多人陷入特定招聘騙局,損失接近一億元。
一般人的認知是,受騙上當的多數是上了年紀的糊塗老者,然而,今年前半年,本地發生的詐騙案中,半數受害者是20歲至39歲的年輕人,占50.8%。
40到59歲的人士則排在第二,占超32.1%。滿60歲的受害者則占11.7%。這兩個年齡層的人大多數是被冒充朋友的歹徒騙走錢財。
同時,受害者中有5.3%是10到19歲的青少年,他們大多墜入求職騙局。
年輕人不糊塗,聰明反被聰明誤?

今年以來,本地被「猜猜我是誰」騙局騙走的金額,超過1200萬元,上當的人超過3700人。
最讓人咋舌的是,2021年和2022年這兩年間,本地人被騙走的金額接近13億元。新加坡一年的消費稅收入約126億元,詐騙集團騙走的錢相等於10%的消費稅,這麼比較,應該有概念了吧。
政府正在討論詐騙案公平賠付框架的細節,而本地各主要銀行已提升安全機制,預防顧客墜入詐騙圈套。這種種補救與預防措施,除了顯示詐騙案已經成為日常,更說明新加坡人善良、好騙、真有錢。
關鍵就在,新加坡人容易相信。
為什麼新加坡人會容易相信,少懷疑呢?有些人說,要怪,就怪政府太有效率,推出的措施與政策,都盡善盡美,幾乎沒有瑕疵。於是,人民相信政府,毫無保留地配合,也知道政府講的都苦口婆心,是指路明燈,毋庸置疑。
這樣的掌聲,政府怎麼可能會說:等一等,為什麼不想一想,信不信得過?偏偏,少了事事懷疑的本能,造就的是容易聽從指示的國民。

如此一來,就連手機里由機器聲音說:這裡是衛生部,這是警察局,甚者說是中國公安,也還是有人相信。相信,等於受騙。
對詐騙集團而言,有人受騙,就等於收錢。當然,把一切推給對政府的信任,是謬誤,讀者別偏信;關鍵是,不能照單全收。就算是政府,也要監督審查,何況不是。
怎麼提高新加坡人的警覺,別誤信假冒,在騙與不騙之間,看出端倪,才是重點。
鑒於許多詐騙案件的跨境性質,國際社會亟需展開更加密切的合作,以有效取締這類犯罪行為,並將被騙受害者的資產追回成為當務之急。
新加坡認為各國在打擊跨境詐騙犯罪中必須將追回資產列為優先處理的事項之一,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通過對罪犯實施有效的追討,才能真正產生震懾作用。

為此,各國需要在國內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確保有關當局能夠快速凍結和充公犯罪所得。此外,還需要採用先進的工具,以加強執法單位在這一領域的能力。這不僅有助於確保迅速而有力的行動,還有助於防止罪犯通過跨境轉移資產逃避法律的制裁。
國際社會的執法機構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協作,以更有效地應對跨境犯罪威脅。只有通過共享情報、協同調查,才能更加迅速地鎖定和起訴跨境犯罪分子。為此,各國應該加強與國際刑警和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等組織的合作,通過共同的努力來打破犯罪網絡。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正與國際刑警和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的埃格蒙特集團緊密合作,共同領導一個項目,旨在取締網絡詐騙案的非法融資活動。該項目的目標是全面了解風險形勢,通過分享國家和國際層面的最佳實踐,為打擊這一犯罪提供更有力的手段。
這種全球性的協作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應對不斷演變的犯罪形勢,為各國提供更加有效的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