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新加坡超市工作的一名中國女員工因不會說英文被本地顧客怒懟,引起了網上巨大爭議! 當時有網友指出,新加坡的服務業需要面對不同顧客,所以要會說一些英語,這樣才能更好勝任工作。
之後,本地一項調查則用數據表示,新加坡人認為英語很重要。
調查:約八成本地人認為英語很重要 須作為移民遴選條件?網友熱議
這項調查來自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在上個月8日-15日展開,共有500名在新加坡出生的18歲-69歲公民參與。
調查數據里,78%本地人認為新移民能夠用英語交流很重要!而 53%本地人表示,如果新移民不能用英語交流,應拒絕他們的公民權申請。

圖片標題:當外國人申請移民新加坡時,英語應作為入選條件嗎?圖源:CNA
關於新公民申請人的英語水平,52%受訪者認為,即使他們不會用英語讀寫,但至少應該能夠交談! 而4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應該精通,包括能說英語,讀或寫,7%人則表示申請人應該能夠流利地說,讀或寫英語!這意味著,大部分本地受訪者贊成將英文測試當做新公民申請的步驟之一。
其中,用英語溝通的能力被受訪者認為是重要標準之一,所占比例達到了51%

圖片標題:新移民申請時的重要評判標準,圖源:CNA
這項調查結果公布後,新加坡社會和網民卻有不一樣的聲音。
本地一些教授專家表示,不應將英語作為新移民遴選條件之一。
南洋理工大學社會學副教授Shannon Ang表示,他不贊成英語作為新移民遴選條件,他建議新加坡可以嘗試創造一個環境,讓新移民看到學習英語的必要性和價值。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恩賜也指出,他認為英語只是基本工具,更重要的是,應看新移民申請者是否有融入本地社會、價值觀和精神的條件。
看到此調查結果,新加坡網民也有不同看法。
有網友覺得,多語言是新加坡的特色,如果只會一門語言,未免失了特色。

多種族多語言是新加坡的特色,如果一定得每個人都會英語那就不是新加坡了...
還有網友覺得,此調查有點單一性,對那些不是母語為英語的國家來說,也許應將心比心。

占優的是英語系國家。如果改變移民政策新加坡的種族結構將失衡...
但從一方面想,部分網友和買魚女顧客,及本地調查表示在新加坡要會英文很重要,也不是「毫無理由」。
為什麼英語在新加坡很重要?
這些部長透露了原因...
其實,新加坡人覺得要會說英文在本地很重要,背後是本地生活環境,和生活各方面體現的一種現象意識。
1)會英文在新加坡很重要,生活里這些方面有體現
來到新加坡的人,從入境開始,就會發現幾乎到了一個「全英環境」。因為從登錄官方網站,到填寫相關入境文件都是英文形式

圖源:網絡
另外,在新加坡生活里,官方發送的一些郵件都是英文形式

教育部給人回應入學審核通過,圖源:網絡
不只官方網站,連填寫的文件也是英文形式。如果看不懂,那場面會較尷尬。
2)新加坡是多元種族國家,英語是官方工作語言
官方文件用英文體現外,新加坡的多種族多語言特性,也是英語在本地成主流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前建國李光耀總理講到,「新加坡要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讓大家……不論種族、語言、文化、宗教團結一致。」
從此,新加坡正式確立了本地的官方語言——即馬來語、漢語、英語和當地印度人使用的泰米爾語,推行雙語政策分別是英語和母語(自己祖籍語言),英語是實際上的共同語,也是新加坡的工作語言和最主要的教育語言。
3)新加坡教育部第二部長:英語有助大家走向國際化
之前,在一項專門為英語老師設立的獎項的頒獎禮上,新加坡教育部第二部長Indranee Rajah女士發表了她對英語作用的理解以及對英文教師角色的理解。
她提到,英語是一項基本技能,能使新加坡人能夠清晰,更好地邁向國際化; 同時,英語在繼續發展獨特的新加坡文化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新加坡也曾為國際認可的英語發展做出了貢獻!
不過,英語固然很重要,但在新加坡政府規劃中,「雙語」才是更重要的,會華語更是錦上添花。 比如在新加坡的人口組成里,華人占74.2%,比例很大。
早前,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在新移民入選條件的國會討論會上也提到: 新加坡很多新PR和公民,在本地生活很久,多數已會說英語。他們的家人和配偶,隨行來本地生活。至於英語流利程度如何,並不是作為融入新加坡的標準。
如此看來,要在多元世界「脫穎而出」,新加坡的雙語政策會一直是一種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