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句情話,「餘生,願與你一房兩人三餐四季。」
有時候想想覺得也蠻神奇的,承載兩個人溫馨生活的,是一間小小的沒有生命的房子,卻因為兩個人在一起而變得鮮活,當然也是有相當多因為房子產生不愉快的。

最近周圍一些朋友和我聊起關於買房的那些事情。
今天這一篇就想來整理一下關於香港和新加坡的住房的情況。下面我先給大家科普一下香港的主要房型。
香港的房屋類型
1. 公營房屋
公營房屋簡稱公屋,由政府擁有。公屋以低於市場價格出售,為低收入香港居民提供居所。申請人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例如工資(收入)和資產少於23,000港元。

除了申請有門檻之外,申請公屋還需要輪候,平均的輪候時間為3年(官方好像是5.5年,但是實際時間7-8年都屬於正常現象)。
公屋一般在30-50平左右,作為一種社會福利,需要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士。濫用公屋的人不僅會被終止租約,甚至可能遭受檢控。
2. 資助房屋
資助房屋也叫居屋(居者有其屋計劃 Public Ownership Scheme),由政府或房協興建。
與公屋不同的是,居屋以市價六成的折扣價出售給香港居民。買方擁有產權,但對產權的轉讓有限制。如果他們轉售房產,必須補足地價。

居屋作為一個社會福利、公民權利,只有香港永久居民才可以申請,而且是需要抽籤購買的,中獎率和中彩票差不多!
居屋面積一般在40-80平方米,一套一般超過港幣400萬元。居屋的輪候時間較公屋長,平均為5.1年(實際輪候時間更長)。居屋同公屋一樣,都有轉讓限制。這亦令居屋的二手市場受到一定限制。
3. 私人樓宇
私人樓宇(Private House)又稱私樓,就是由地產發展商(Private developer)興建,購買者擁有房屋產權,可以自由購買、轉售及出租。據統計香港有約55%的人居住在私樓。

私樓一般都有很好的物業,大堂裝修漂亮,會有管理員幫你開門,健身房、游泳池、桑拿、室內外兒童遊樂場、網球場等設施也很齊全。
4. 臨時房屋
除了申請有門檻之外,申請公屋還需要輪候,平均的輪候時間為3年(官方好像是5.5年,但是實際時間7-8年都屬於正常現象)。
公屋一般在30-50平左右,作為一種社會福利,需要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士。濫用公屋的人不僅會被終止租約,甚至可能遭受檢控。
地段價格
香港主要分為四大地理區域:香港島、九龍、新界及離島。

然後按照房子保值排行:香港島>九龍>新界>離島,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由於最早割讓給英國的是香港島,所以香港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那裡,擁有比其他區更密集多元化的優質學校。
所以想要投資的小夥伴一定要記住全世界都通用的購房真諦,那就是:地段!
就是李榮浩在乘風破浪里對彭于晏說的,樓市最重要的就是?Location!Location和Location!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所以香港也不例外。


除了房子本身的戶型和裝修,位置是最重要的。例如,在中國大陸的三線城市,一套200平台的豪宅,總價約為400-500W,在北京和上海可能只是幾十平方米的住宅,更不用說在香港了。
如果你努力攢下800W興奮地準備在香港買一套房子,那麼在香港東九龍(部分郊區)一套70平方的三房,18年的新房,如果現在賣掉可以隨便買回上海中心(徐匯/黃浦)三房約100-150平次新房,比如尚海灣豪庭/中海建國里/仁恆濱江園/融創濱江.

另外打算在港島(北角/天后/太古)投資一套小兩房老房(30年樓齡往上走)約40平,看下來都要800w往上走,準備現在買下,等兩年後賣掉後回上海再買房子。

反觀現在在上海住的一套別墅,約1500w,如果賣掉,在香港市中心(尖沙咀/中環)大概可以買到 40平一套 15年樓齡,曾經一個香港的中介朋友和我說起,新界西貢的一套700尺(1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700尺=65平米)海景房,內部裝修精緻,相對於其他城市來說,香港的公寓一般都是拎包入住,生活用品等應有盡有,一般租金大概在2.1萬到2.4萬港幣(1人民幣 ≈ 1.09港元,約等於兩萬多人民幣),對比北京房價,也真的是寸土寸金了!

也有很多人想投資香港房地產,小編可以在這裡給大家一些建議,香港的「唐樓」值得考慮。
它們基本上都超過50年了,由於樓層矮無電梯,內部格局不明確,有部分投資人會收購再租給低預算租客;
還有些唐樓因為地理位置好,在短時間內會被政府或者私人地產商收購收購。

說到這裡這真的需要提一下可以和香港房子大小相媲美的新加坡。
細說新加坡
同樣也是人口多,土地面積少,人均住房小的新加坡與香港十分相似,又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連新加坡本國人自己都說,新加坡房屋政策在世界上是比較獨特的。

1960年就出現過住房危機,當政府得知新加坡只有9%的人口住在政府公寓時,大多數人生活在不衛生的貧民窟和擁擠的寮屋區。同一年新加坡房屋局成立後,居者有其屋計劃正式推出。
計劃實施後,新加坡人的生活條件繼續改善,2013年,超過83%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

新加坡政府將組屋銷售市場與私人住宅市場分開。組屋市場僅限於新加坡居民(公民+PR),一對夫婦只能擁有一套組屋。
外國人也可以購買私人住宅,而且沒有限制。換句話說,如果你想投資,那就買套私人住宅,把組屋留給那些只想找地方住的人。
組屋的市場價格通常是私人公寓的三分之一,幾乎和北上廣深的一樣貴。

別小看分開市場的重要性,資本家幾乎擁有無限的資本。例如,如果20套房子賣給市場上的20個普通家庭,價格就在這裡,不會偏到其他地方。
但如果你加上一個馬雲,他可以買下市場上所有的20套房子,然後每個月把它們租給你,或者慢慢地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因為他有籌碼。
香港是一個房地產經紀占主導地位的地區,所有的建築和資本都在資本家手中。雖然政府已經實施了居者有其屋計劃,但複雜的經濟狀況使香港在公共住房方面,確實沒辦法獨善其身。

新加坡組屋的價格是私屋的20-30%,加上補貼可以比市場便宜50%,但只限符合條件的新加坡公民購買。
因為買新手組屋是'凈賺的',所以組屋政策一直以來是新加坡政府分配經濟蛋糕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整體而言,剛入社會的夫婦購買新手組屋的凈價約為私人屋的五分之一,絕對是負擔得起的。當然,私人屋有完備的設施設備,配備有游泳池、保安、健身房等設施。
政府曾對民眾公開發言,讓每個民眾都住得到房子,這樣看來,新加坡政府真的是言而有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