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為什麼李顯龍會對中國的飛速發展陰陽怪氣,因為——馬六甲海峽。

作為一個依靠著馬六甲海峽一步步前行的國家,李顯龍非常清楚,只有始終保持著馬六甲的重要性,新加坡才能一步步更好的發展下去。
可是,「一帶一路」項目完全建成之日,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將至少「打折」60%;新加坡將再也不是海上生命線的唯一。
看到中國越來越快的進度,新加坡幾乎是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當來阻擋中國的發展。
無論是在南海問題的站隊上,還是在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上,新加坡都想盡一切辦法阻撓。
但凡南海出現爭端,新加坡都迫不及待地衝到前面出頭指責。
2016年7月,「菲律賓訴中國南海仲裁案」發生之後,新加坡的真面目便浮出水面了。

其實南海的事與新加坡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新加坡卻明確地表示了對仲裁結果的完全認可。
看到中國越來越快的進度,新加坡幾乎是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當來阻擋中國的發展。
無論是在南海問題的站隊上,還是在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上,新加坡都想盡一切辦法阻撓。
新加坡對南海問題的公開表態可總結歸納為:新加坡並不是南海問題的爭端國家,所以對於其主權也沒有任何要求,所以保持中立。
但是新加坡之所以對南海問題如此關心,是因為新加坡對國際貿易有著嚴重的依賴性,能否在南海上自由地航行關係著新加坡自身的經濟利益。

新加坡希望爭議各方克制;新加坡呼籲各方在國際法公約的框架下解決爭議。
不過,從新加坡實際的行為上來看,他們並不像自己口中表現的那麼「中立」。
其實還是傾向美國,並且幫助美國遏制中國的發展。
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李顯龍會不滿意中國已經不再「韜光養晦」了。
而這種親美傾向,從前在李光耀的言論中也是很常見的。

他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道,中國必須在今後的幾十年中與美國保持友好的關係。
因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是長期依賴於對美國的出口,以及美國的技術進口。
此外,還有大批的中國學生渴望著去美國的大學學習,能夠在美國的探究機構工作。
李顯龍對於中美關係進行不斷地發表一些言論,其實也有對新加坡國內政治的考量因素。
換句話說,李顯龍就是為了能夠在選民面前塑造出一種人民行動黨的權威的,專業的一種形象,更要顯示出他面對複雜的國際風雲變幻的局勢的敏銳的洞察力和領導力。

因為從2020年的新加坡大選開始,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的支持率一直在下降,甚至低於對手近十個百分點。
這種情況不僅是在單一的選區出現,而是幾乎所有選區。
但是最大的最大的反對黨工人黨卻在集選區和單選區都斬獲了勝利的果實。
他們將十個國會議席收入了囊中,幾乎是取得了歷史的最好成績。
也是因為這種現象,新加坡的國會首次設立了反對黨領袖職位。
而新加坡在2020年的大選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內部的矛盾。

比如貧富差距的拉大、生活成本的增加,社會福利的停滯,還有新加坡本國勞動力的市場競爭力的下降等等。
而新加坡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國家,靠他自身的力量去解決這些問題一定是有限的,他們不需要向外尋找突破口。
中國和美國這世界上的兩大經濟體就是新加坡的最好選擇。

兩邊都想要
雖然李顯龍像從前他的父親一樣屢次對中美關係發表看法,但其實他對比李光耀已經很收斂。
沒有直接地誇耀美國,貶低中國,這都是因為中美兩邊的利益李顯龍都想抓住。
無利不起早,所以李光耀和李顯龍為什麼總在中美關係發展的關鍵時期跳出來指手畫腳,那一定是因為有利可圖。

參考資料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髮長文談中美關係》
《新加坡在中美之間的平衡外交進入更艱難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