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心的朋友查看日曆時可能已經發現,今年的除夕落在臘月廿九,過了二十九便是大年初一。那麼,「大年三十」去哪了呢?
農曆曆法是由月亮和太陽的運動周期決定,即我們所看到的月亮的圓缺變化。在現代天文學中,已經可以根據月亮和太陽的高精度位置模型準確算出一整個月相的變化周期約為29.53天,這一周期被定義為「朔望月」。
「朔」所在日為初一,是人們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時刻;「望」所在日為十五,就是滿月的時刻。由於月球、地球、太陽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並非一成不變,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長有短。取整計數,農曆月就有30天和29天的大小月之分。如果臘月碰上農曆小月,就沒有「大年三十」。
過去幾年,2013年和2016年都沒有「大年三十」,2025年至2029年的連續五年,除夕也都將在「臘月廿九」這天。
年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指歲末除舊布新。「夕」為夜晚,「除夕」也就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因此,無論臘月是29天,還是30天,除夕都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