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
小區樓下和路旁草坪出現了一堆黃橙橙的橙子和元寶形狀的糕點,甚至有些草坪旁還出現了金銀紙祭品和幾柱香,空氣中也瀰漫著煙霧的味道。

傍晚不少人還會在路邊備好飯菜小吃,點上蠟燭和香火,燒去各種各樣的紙錢和其他的貢品。
不要疑惑!
這只是新加坡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節又來啦!
新加坡鬼節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國的中元節一般都是在農曆七月十五的前三天到後四天,有一周的時間。
而新加坡則是過鬼月,農曆七月初一開始到到七月三十,新加坡就全面進入鬼月。

(圖源網絡,侵刪)
整一個月,你將會在全島各處看到燒紙錢、點蠟燭、焚香。
新加坡鬼節習俗
新加坡有70%的華人,因此傳統節日都在這裡被完好的保存著,鬼節也是從中國傳承而來。
鬼節是中國自古就有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天人們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在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過鬼節的習俗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給去世的親人「送」冥幣和紙紮。

(圖源網絡,侵刪)
很多人家會在自家門前、組屋樓下或店面走廊點燭焚香祭拜,心中默念祈求平安,並供奉水果、肉品和米飯,有時還加上中元節專制糕點等,然後焚燒紙錢。
為了便於清理紙灰,不影響公共衛生,新加坡政府專門定製了焚燒桶,每年七月擺放在組屋前供人們燒紙用。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其他的習俗?
壹 中元會
新加坡人普遍的慶祝方式是鄰里之間組織大規模的中元會,中元會每年選出一位爐主,主持中元會事務,以及向會員收月捐等。中元節一到,這些月捐便用來購買祭品。拜祭完畢後,所有祭品均分給會員,每人一份。
在本地,街普多以一座組屋,或街道為中元節普度單位;市普以巴剎、小販中心、購物中心、商店為主體;至於廟宇,毋庸置疑。除此之外,本地的工廠和工業大廈,一般都有普度組織。
貳 標福物
通常廟宇的「中元會」會員較多,他們會在廟宇附近舉行盛大的宴會,在宴會上同時舉辦「標福物」活動,也就是「廟宇拍賣會」。
拍賣會上最特殊的拍賣品是各種有著宗教象徵意義的福物,比如:發財爐、金銀山、旺梨等等。每年中元會都會把一部分標福物的收入捐給慈善。
叄 歌台
整個七月「鬼月」新加坡夜夜載歌載舞。

(圖源網絡,侵刪)
七月初一,在很多社區的空曠地都搭建起一個標有「盂蘭盆會」字樣的歌台。
左側是拜祭用的供台,擺放著燒豬、雞、鴨和水果、罐頭、乾糧雜果、素食齋品等供品,裝飾著彩色的三角旗,供桌前還插著高香巨燭,高約二三米,排列整齊,蔚為壯觀。太陽下山後,歌台的表演就開始了。
新加坡的中元節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肅穆冷寂,煙火舞樂充滿整個農曆七月。
總結
其實從新加坡「鬼節」習俗中,我們不難看出,由於新加坡有許多早期過來的中國移民,新加坡的不少節日風俗都和國內保持一致。
作為「留學勝地「,相較於其他留學國,選擇來新加坡留學,各位同學能更快的適應環境,降低了文化衝擊感,能更好的完成學業。
*本文並無宣傳任何宗教信仰,僅分享新加坡習俗知識,傳承中華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