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前景看好,人口結構年輕,市場潛力較大,是中企優先走出去的目的地。
新加坡大華集團2023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四成的受訪中國企業計劃未來三年在東南亞布局,排名前三的投資目的地分別是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紛紛出台系列政策,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為中企出海提供良好政策環境。

為了協助外派員工的企業,根據市場水平制定薪酬配套,ECA國際每年定期展開市場調查。 去年的調查收集中階經理崗位數據,參與調查的公司超過340家,涵蓋140個國家與地區的1萬多名外派人員。

其中發現,東南亞各國的外派成本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工資水平、生活成本、稅收政策、土地成本等。 以下是小編整理關於東南亞各國外派成本的相關信息,以此可以看出情況都不有所不同:



越南的外派成本相對較低,尤其是在勞動力成本方面。 越南的工資水平是東南亞國家中最高的,但仍然遠低於中國。 越南政府推行了針對製造業企業的所得稅激勵政策,例如前4年全免,後9年減免50%,再往後15年減免10%。 此外,越南的人均工資接近中國的八成。

印尼的外派成本也相對較低。印尼的工業用電價格低於中國,用水成本也較為合理。 印尼的人工成本普遍低於300美元/月,而且印尼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來吸引外國投資,如減稅、補貼和簡化監管。

泰國的外派成本在大城市可能較高,但整體來說,泰國的外派成本通常較為合理,年成本可能在每年25,000至60,000美元之間。泰國的人工成本為484美元/月。


馬來西亞的外派成本與中國相當。馬來西亞的工業用地出讓價格與中國相比較為合理,而且馬來西亞政府鼓勵外國投資,提供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

菲律賓的外派成本相對較高,其用電價格和用水價格均高於中國,用水價格甚至比中國高出一倍還多,人工成本為每月約300美元以上。

柬埔寨的外派成本較低,提供了3年啟動期+3年免稅期+1年優惠期的免企業所得稅收優惠政策。


寮國的外派成本相對較低,工業用電價格低於中國,用水成本也較為合理。

緬甸的外派成本較低,工業用電和用水價格均低於中國,人工成本為每月112美元是東協八國中最低的。

新加坡的外派成本在東南亞地區是非常高的,根據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的《全球生活費》(Worldwide Cost of Living)調查報告,新加坡在過去11年來九次成為全球最貴城市。 實際上,新加坡在亞洲外派薪酬排名中位列第九,這表明其外派成本相對較高。

此外,新加坡的薪酬配套中,平均年薪有所減少,但仍然達到88045美元。 在ECA國際的調查中,新加坡在全球外派成本最高的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7位,與前年相同。


新加坡以其高生活成本著稱,但這正是其高品質生活與服務的直接體現。 這座城市不僅擁有高效的交通網絡和尖端的醫療保健,還具備卓越的教育體系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這些優勢共同構成了吸引外派人員的強大磁力。

同時,新加坡提供了透明和公正的商業環境,確保企業和個人能夠在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
儘管外國控股公司在數量上並不占優勢,但它們在雇員人數和對GDP的貢獻上卻顯著,這凸顯了新加坡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一地位使得新加坡成為企業進入東南亞市場的理想跳板。

為了吸引全球專業人才,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對於那些特定領域的專業人才,新加坡提供的個人所得稅優惠稅率極具吸引力。 作為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國度,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包括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英語作為廣泛使用的工作語言,極大地降低了外國人才的適應門檻。 此外,新加坡的美食、節日慶典和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生活,也展現了其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由此可見,儘管新加坡的外派成本在東南亞地區名列前茅,但其提供的優勢遠遠超過了成本本身的考量。 高質量的生活環境、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全球化的商業定位、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都使得新加坡成為外派人員的理想選擇。

對於企業而言,選擇新加坡作為區域樞紐,不僅能夠享受到這些優勢,還能夠藉助新加坡的地理優勢,更好地拓展東南亞乃至全球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