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美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從貿易戰打到金融戰,從疫情糾紛到互關領事館。

外交部發文,圖片來源於中國外交部官網
在美國高舉反中旗幟之際,新加坡大選也剛剛落幕,人民行動黨再次獲勝,李顯龍連任新加坡總理。

新加坡最新內閣,圖片來源於新加坡政府網站
與美國的「刀劍相向」不同,新加坡是中國的堅實盟友,不僅在國際上聲援中國,還與中國開展了一系列商務合作。那麼新加坡和中國的友好關係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兩國未來的關係又將向著什麼方向發展呢?本期就讓小編為大家梳理一下那些「你不知道的中新關係」吧~
1. 歷史上的中新關係
改革開放
早在1978年,中國改革開發前夕,鄧小平就曾去新加坡考察,從李光耀那獲得啟發,學習新加坡發展經濟和治理國家的經驗,並由此堅定了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圖片來源於海峽時報
蘇州工業園
上世紀90年代,李光耀退居二線,但仍然在推動中新的第二輪國家級合作,推動了新加坡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建立了蘇州工業園區,由此通過帶動一個城市的發展,進一步拉動了長三角經濟的飛速發展,開創了國家經濟合作的新模式。

蘇州工業園區
天津生態城
本世紀初,李光耀又推動了中新第三輪國家級合作,建立了一種更加環保、更具生態意義的經濟模式,即在天津建立了新加坡生態工業園區,將一種新的生態經濟模式引入中國。

天津中新生態城
2. 新加坡的對外策略
政治層面
身處世界貿易的樞紐地域,新加坡始終奉行大國平衡政策,積極開展以經濟外交為重點的對外交往,加強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在「一帶一路」受到美國抨擊之時,新加坡大力支持「一帶一路」的發展。
新加坡的大國平衡政策,使得新加坡更具包容性。「習馬會」、「特金會」等重大國際會議,新加坡都是雙方首選的主辦國。此外,新加坡也很好的解決了種族矛盾問題,各種族人民在新加坡和睦共處。

「特金會」在新加坡召開
經濟層面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沒有外匯管制,外匯可以自由進出。外國投資者的資本、利潤、利息和紅利等隨時能夠自由匯出。大量國內網際網路公司(淘寶、位元組跳動、商湯等)的陸續入駐就是很好的例子。
新加坡不僅金融業發達,製造業也讓人驚嘆。作為自然資源極度匱乏的島國,新加坡很早便意識到「發展不能只依靠馬六甲」,於是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化工、精工等高端製造業。目前,新加坡的納米技術居世界前列,更擁有完整的精工生產線。

新加坡勞斯萊斯飛機引擎製造基地
軍事層面
從只能依靠大國的駐軍保護,到如今已擁有東南亞地區質量最高的一支軍隊,新加坡不僅為自己樹起了一道堅實的國防盾牌,還將影響力輻射到了整個東南亞地區。

新加坡軍事行動可覆蓋整個東南亞
3. 未來的中新關係
人口增長計劃
新加坡政府預計截至2030年人口增長至650萬至690萬。而根據目前新加坡跌入谷地的嬰兒出生率,新加坡移民政策持開放態度已成必然。而事實也再一次印證了這個預想,2019年新加坡綠卡通過人數目前已創10年來新高,達到3.2萬人。

新加坡人口的現在與未來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王瑞傑,在被問及新加坡《人口白皮書》的計劃時,也十分肯定的表達了政府對發展人口的重視態度!而且,王瑞傑還談道,「隨著勞動人口減少,國家需要更多人力和移民」! 中國作為新加坡第二大人口引進國(第一為馬來西亞),必將繼續扮演其重要角色,預計會有更多與新加坡在人才引進方面展開的深度合作。
參與一帶一路
新加坡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國家,與中國在基建、金融、物流和專業服務四大方面展開了合作。

一帶一路示意圖
據中方統計,新加坡是中國第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也是中國第二大新增對外投資目的國。中新雙邊貨物貿易額占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總額的7%,同時新加坡也是中國在沿線國家中的第一大服務貿易夥伴。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新加坡作為開放經濟體和全球樞紐,是「一帶一路」早期和強有力的支持者。可以說,中新雙向投資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發揮著引領作用。
4. 結語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新建交以來,中新一直保持著友好的合作關係,新加坡向中國輸送先進的理念,中國向新加坡輸送投資與人才。如今,新加坡成為「一帶一路」項目的重要參與者,與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都有著深度的合作。可以肯定的是,中新兩國的未來關係,也將在兩國不斷深化的合作中進一步向好。
透明的政府管理、自由的金融與貿易、穩健的高端製造業、良好的生活環境、頂尖的教育體系以及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使得新加坡成為許多高學歷、高能力者投資或移民的不二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