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4月起,新加坡所有高過四層樓的新非有地私宅必須裝設雙道垃圾槽,讓住戶分類一般垃圾和可再循環的垃圾,養成環保的好習慣。
此外,所有建有500個單位或以上的新加坡新非有地私宅發展項,必須裝置自動化氣動垃圾收集系統(Pneumatic Waste Conveyance System)。這個系統是通過抽氣的方式,將垃圾從住戶端抽到一個中央處理中心,省去運載垃圾的人力成本。
新加坡的可持續發展藍圖
1. 強調「減少用車」(Car-Lite)
在新加坡新可持續發展藍圖中,政府進一步針對減少新加坡的人用車推出新措施,其中包括以創新方式將該市鎮打造成方便使用腳踏車和步行的地方。政府也準備透過各項計劃,推廣電動車的使用。
2. 每座組屋設再循環物垃圾槽
在新發展藍圖中,新加坡政府進一步將全國廢物再循環率的目標分為住家廢物再循環率與非住家廢物再循環率,旨在2030年前,顯著地將住家廢物再循環率從20%增加至30%。
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因此,所有新組屋區未來都將設有更多綠色與環保設施,其中包括增設中央再循環物垃圾槽。
3. 落實新綠色經濟模式
新加坡政府將主要通過獎勵措施,鼓勵大小企業推行更有效且可持續的作業程序。接下來,政府與企業也將聯手創造更多創意區或生活實驗室,拓展綠色商業。
4. 更多綠色和藍色空間
綠色空間,指的是公園園地與連道等組屋區內翠綠的公共設施。藍色空間,則是蓄水池,以及在「活躍、優美、清潔」水源計劃(ABC Waters)下建造的水道項目。
當然,綠色空間也包括空中花園。在這方面,我們不但已預先達到之前為2030年所設的目標,現有總面積為61公頃的空中花園面積已約195個學校草場般大。政府新設的2030年目標,是將新加坡的空中花園面積顯著增加到200公頃。
5. 動員全民參與
各項運動都必須動員新加坡全民參與,新加坡政府接下來將對社區發起的環保運動給予更多支持,也會繼續推動烏敏島計劃和鐵道走廊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