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不同飲食料理中的米飯佳肴有何差異

2020年08月25日   •   2萬次閱讀

一種米養百種人,同是穀米,卻能成為東西方不同飲食料理中的不同米飯佳肴。因飲食文化的差異,米飯的煮法和口味都大不同,千變萬化。

不同飲食文化料理,米飯的煮法吃法大不同。(iStock圖片)

上個月,一段蛋炒飯的食譜教學影片,因煮法有爭議性,讓網友議論紛紛,成為「飯鍋里的風波」。馬來西亞籍脫口秀演員黃瑾瑜(Nigel Ng)以中年大叔Uncle Roger角色,點評英國廣播公司美食網BBC Food的炒飯教學視頻,全程激動,網友紛紛轉發討論。

事因女主持人赫爾沙·帕特爾(Hersha Patel)的幾個步驟有別於一般煮飯做法,包括:沒有洗米就直接放入鍋里煮;以兩杯水對一杯米的比例來煮飯,水量似多,而且用的是英式茶杯來量水;煮飯後以類似處理義大利面的方式,篩米隔水;開水喉把熟飯「過冷河」,用水去沖等。

事後,黃瑾瑜與赫爾沙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兩人還合拍視頻,內容正是一起炒飯。他們也談到不同飲食料理中的飯品如義大利燉飯、西班牙海鮮飯等。

這起煮飯風波反映不同飲食文化的差異,聯合早報記者訪問不同廚師,讓他們「飯飯」而談,解說各類飯品特色。

左起:Oshino主廚押野亘一郎,海天樓主廚曾澤彬與Song of India總廚穆拉爾。(受訪者提供)

日本壽司:米飯最重要

米飯是亞洲飲食的主食,當中以日本料理對米飯要求甚高,壽司師傅以藝匠精神製作壽司。

壽司的美味,不在於生魚片的鮮美度,更在意的是溫潤油亮的珍珠米飯。方寸間自有天地,壽司入口咀嚼,味蕾嘗到的美味是為契合。

今年初於萊佛士酒店開設壽司餐館Oshino的大廚押野亘一郎,原本是Shinji by Kanesaka主廚,是本地知名壽司大廚。他解說日本壽司米飯從選購到烹制的過程,並不複雜,但就是堅守每個環節,毫不馬虎。

壽司的重點在米飯。(受訪者提供)

他說:「用來製作壽司的珍珠米,是一種短米,日本餐館一般選購收成後放置一年的老米,它的水分較新米少,煮後黏性較低,製成壽司米粒分明。」

他選用家鄉東北地區山形縣(Yamagata)的短米,餐館進口的是帶著米糠,未拋光的米粒,要用時才處理。

押野亘一郎也堅持遵守江戶前握壽司的經典做法,不納入糖,僅借醋及鹽巴以調壽司米飯。據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符合小孩子的口味,減少酸度,廚師們才開始在壽司米飯里加入糖。

押野亘一郎採用傳統煮法,以不鏽鋼鍋明火煮。除了火候,關鍵在於水分的控制。淘米清洗三四次後瀝干,要浸泡米粒後才開始煮。

他說:「過程中米粒吸收足夠水分,烹煮後外觀口感都會更好。水分要視周圍環境濕度而定,比如新加坡濕熱,雨天濕氣更重,得調整浸泡米粒時間。」要煮好一鍋飯,還要了解米飯的特性,難怪日本壽司廚師一般都得花上三年才能過關。

米飯煮好後趁熱加入米醋和鹽,迅速攪拌均勻。好吃的壽司,溫度接近體溫最理想,可用「水浴」法讓水蒸氣保持米飯溫度。

在壽司餐館享用「廚師做主」(omakase)的壽司,大廚也會掌控米飯和食材的搭配,甚至上菜順序,心思細密。 押野亘一郎說:「壽司應該是一口吃下的,口味要平衡。溫度越高,魚腥味就越強。一般上,吞拿魚、蝦、鰻魚等,理想溫度是36至38攝氏度。白魚類的話,應在35攝氏度左右享用。鯖魚、沙丁魚等等,則為34攝氏度以下。有的魚肉如吞拿魚油脂較高,應搭配多一點米飯。」

中餐飯粥:好吃標準統一

相比之下,中餐里的飯食粥品口味多樣化,可炒可煲。

泛太平洋酒店中餐館海天樓主廚曾澤彬從事餐飲業多年,他認為飯或粥儘管煮法不同,配料變化多端,但好吃的標準統一,即好的米飯外觀顆粒飽滿、晶瑩透亮,聞起來有濃郁的米香,吃起來粒粒有彈性。一碗好的粥,用心熬煮後,色澤鮮亮,米香撲鼻,入口順滑。

中餐認為,一盤蛋炒飯能反映廚師的功力。曾澤彬說:「這盤看似簡單的炒飯,考的是火候的掌控,體現廚師的基本功。」

姜蔥龍蝦球炒飯。(受訪者提供)

雖然現代人煮飯用電飯鍋,輕鬆按鈕即可,但曾澤彬還是偏愛明火煮的飯,如砂鍋飯,除了材料美味多樣化,米飯的香氣更上一層樓。「用砂鍋煮米飯,難度更高。一般用電飯鍋,米和水的比例因為是1:1;用明火煮,水的比例要多些,火的掌控是關鍵,從開始的大火到中小火,最後小火掌控。雖然有難度,但多煮幾次就熟練,也會發現飯的不同。」

他也分享另一個貼示,每種大米有不同的吸水力,它自身的干度受存放時間影響,最好每開一包新米時留意米粒的特質,根據特質來調整水分。

不同米類有不同做法。中餐里用的米種很多,比如過年吃的腊味飯,端午節的粽子等等,皆用糯米。處理糯米時,得先把米洗凈,浸泡兩小時後撈起瀝水,鋪在放有紗布的大盆上蒸45分鐘至一小時。

現代人比較注重健康,選吃糙米。曾澤彬在家經常會煮「三色糙米飯」,用新鮮玉米粒、紅蘿蔔粒和新鮮豌豆,當糙米飯要熟的時候,把這些材料鋪在上面一起煮。糙米吸收蔬菜的甜味和香氣,營養又美味。

印度米:香氣獨特

印度飯食中,主要的米種是印度長米(basmati,也稱巴斯馬蒂香米),米粒細長,外觀透明,帶一股濃郁的堅果般香氣,黏性低,口感較為干硬;種植區集中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獲喜馬拉雅山泉水的灌溉,得天獨厚,品質優,所以有「世界最昂貴稻米」之稱。

本地米其林一星印度餐館Song of India總廚穆拉爾(Manjunath Mural)大力推薦印度長米,他說特別喜歡那口感和香氣,尤其製成黃姜飯(biryani),非常美味。

黃姜飯也是其餐館的招牌菜之一,有豆蔻、小茴香、月桂葉、丁香等香料,搭配牛肉、雞肉或羊肉等。把食材裝入鍋具里,再做個麵糰封住鍋具,以小火慢煮。這樣一來,香料的氣味滲入飯中,吃時舌間留香。

美味的印度黃姜飯,以傳統慢煮方式烹制。(檔案照)

穆拉爾補充,這樣的黃姜飯煮飯是屬於傳統的慢煮方式(dum cooking)。資料顯示,該煮法可追溯到16世紀,米粒在鍋具里「呼吸」,口感蓬鬆而入味。

印度南北飯食有別,但共同點是味道豐富,米粒不只有飯香,還因加入各類食材而滋味滿滿。例如,北印度人喜歡用印度長米來烹制印度黃姜飯、普勞(pulao),米粒不粘膩,粒粒分明;南印度人偏好的檸檬飯、優格飯(curd rice),口感較為軟綿,可用另一種印度米種ponni來烹制。

義大利燉飯:過程好玩

米飯的魅力跨越地域和文化,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是餐桌美味。義大利人愛吃的燉飯(risotto)便是佳例,煮法也有別於亞洲做法。

新加坡麗晶酒店(Regent Singapore)義大利餐館Basilico主廚希康尼(Angelo Ciccone)把烹制過程解說得詳細:「意式燉飯的特色是好的米種和湯底。我偏好卡納若里米(Carnaroli),是放置一年熟成老米。在平鍋里用橄欖油炒香洋蔥和米粒後,一勺勺加入湯底,待米粒吸收湯汁後再加入另一勺。大概14分鐘後米粒煮熟可熄火,這時加入牛油、橄欖油、帕馬森乳酪(parmesan)等翻攪至濃稠。這步驟稱為mantecatura,我覺得這是意式燉飯的關鍵。」

麗晶酒店餐館的經典海鮮意式燉飯。(受訪者提供)

他認為意式燉飯講究技巧,但過程好玩滿足感大,吃剩的飯隔天可以製成炸飯糰(arancini),另成創意美味。

意式燉飯吸收食材如蘑菇、雞湯、菜湯等美味,粒粒芳香,口感外硬內軟,帶有咬勁。也許一些亞洲人吃不慣,但對義大利人來說,燉飯絕對不可以軟綿綿地。

義大利是歐洲最大的大米生產地,意式燉飯是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區(Lombardy)、威尼托區(Veneto)等地佳肴,但同中有異,差別在於選的不同米種,如卡納若里米(Carnaroli)、艾保利奧米(Arborio)、馬拉特利米(Maratelli)等。這些中長米在烹制時釋出的澱粉,和湯汁結合成乳脂狀。

來自義大利東南部普利亞(Puglia)的希康尼,家鄉菜雖不是意式燉飯,但熟悉各類海鮮蔬菜。於是,他自創的海鮮燉飯有龍蝦、紅蝦、帶子,湯底以鱸魚骨、龍蝦殼和蔬菜熬煮而成。此外,還加入檸檬皮屑提香。

Zafferano義大利餐館的意式燉飯。(受訪者提供)

餐館從即日起至本月31日推出「經典中之經典」菜單,包含過去12年受歡迎的菜色,如該海鮮意式燉飯。

在不同廚師的詮釋下,意式燉飯有不同口味。位於金融區的Zafferano餐館主廚Andrea De Paola,在飯里用上烤骨髓、番紅花醬,在馬斯卡彭乳酪(mascarpone)里添加豆蔻、丁香等,味道充滿層次感。他也加入義大利陳醋,注入一些酸味,有助解膩。

的確,印象中意式燉飯給人味道濃郁,吃多易膩。他建議:「可以通過不同食材組合調整口味,選用當季蔬菜效果清甜、輕盈。在威尼託大區,小豌豆燉飯是春季佳肴,到了秋季,托斯卡納(Tuscany)就常見牛肝菌(porcini mushroom)意式燉飯。海鮮燉飯用的帕馬森乳酪較少,奶油味沒那麼重。」

記者:黃億敏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64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