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材料科學家、NTU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曉東教授參與研究的 HapSense 的可穿戴皮膚傳感器,是寶潔公司的新加坡創新中心(P&G SgIC)、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和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A*STAR)三方在長達十年的合作後開發而成,HapSense 的出現彰顯了研究者們重塑護膚產品的測試和研發領域的野心。
近日,寶潔公司的新加坡創新中心(P&G SgIC)為慶祝其成立10周年,特別推出了 HapSense 可穿戴皮膚傳感器,作為一項正在申請專利的創新技術,它將為護膚產品的分析提供革命性的方法。
HapSense 的傳感器部件呈環形安裝在手指尖,連接到類似智能手錶的模塊上,便形成了一個便攜、輕便的設備,甚至可以用於消費者家中的皮膚分析。
與傳統的依賴護膚產品評論者主觀評估的方法不同,HapSense 將利用先進的軟電子技術來為護膚產品提供精確、客觀和可量化的觸覺測量。
當傳感器在皮膚或任何表面上滑動時,HapSense 捕獲摩擦和壓力的實時數據,客觀地記錄與反饋消費者的感知。
這種多維度的敏感性感知和跟蹤記錄提供了對護膚產品對皮膚影響的客觀和深入的洞察。
HapSense 發展向護膚產品開發中的主觀性和猜測性因素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允許對觸覺感知體驗進行嚴格的評估。

圖為 NTU 陳曉東教授,來源:Advanced Science News
NTU 參與本次項目的主導者為 NTU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曉東教授,陳教授是全球公認的材料科學家,以其結合軟生物電子學和納米技術進步的開創性研究工作而聞名,並於今年四月當選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陳曉東教授歷次的研究成果為材料學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他曾創造了用於生物電子接口的先進材料,可以將生物信號轉換為電輸出——這為開發世界上第一個基於植物的機器人以及通過結合視覺和觸覺傳感器將手勢識別技術提高到 100% 準確度鋪平了道路。 而在另一項工作中,陳教授開發了一種人工神經網絡,通過準確評估肉類新鮮度來增強食品安全,準確率高達 98.5%。 陳教授在材料學方面的的研究側重於研究工作的實際應用,對假肢、醫療保健可穿戴設備和其他智能應用領域的開發均產生過直接影響。

項目主要負責人合影,來源:ntu
在陳教授參與的此次對可穿戴皮膚傳感器—— HapSense 的研發中最引人注目的功能同樣也強調著實用性:它能夠將護膚產品的分析速度提高達 10 倍之多,同時與傳統的皮膚測試面板相比,顯著降低了操作成本。
另一方面,通過不斷優化升級, HapSense 有望更精準地理解人類的觸覺,這將為加強護膚產品的開發鋪平道路。
HapSense 的研發標誌著護膚創新領域的重要里程碑——通過對用戶觸覺感知體驗進行嚴格的評估,HapSense 使研究人員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從而創建出更優秀的護膚產品。
然而, HapSense 的潛在應用範圍也不局限於護膚品行業。

寶潔公司的新加坡創新中心(P&G SgIC),來源: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作為一種能夠測量觸覺感受的設備,該設備可能會徹底改變各個日常用品及化妝品領域的測試過程,包括織物護理、頭髮護理、嬰兒護理和女性護理等。
這種多功能性為研究和開發打開了新的道路,也為多個行業的變革性進步提供了希望。
對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創新與創業)Louis Phee 教授表示:「 NTU 與寶潔公司和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等世界領先的行業合作夥伴密切合作,使我們能夠利用彼此的優勢和專業知識,包括南洋理工大學對材料科學和精密工程的基礎知識。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將是推進該技術的商業化,並為軟電子製造標準建立標準,這是一個新興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新加坡有望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