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經過去一半,但想要移民新加坡的仍舊絡繹不絕。
最近有網友私信椰子,他們一家子兩大一小從上海搬到新加坡已經有一年了。
喜歡新加坡,但隱約還是有點遺憾。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上海家庭搬來新加坡:
這裡很好,但有2點遺憾
「當初帶娃來新加坡,這個決定沒做錯。新加坡這個地方很好,環境綠化、交通安全,豐富的教育資源,孩子來了這裡也得到很好地教育。
新加坡的治安也很好,經常吃飯的時候能看到有人用車鑰匙跟紙巾占座,也不用擔心被盜。

圖源:CNA
但是貴也是真貴,不過在這裡生活除了房租學費等必要開銷,其他也有平價選擇,比如吃飯。」
唯獨有遺憾的是,新加坡很小,日常不出國旅遊的話看不到廣闊的風景,而且買車也很貴。好在全島交通是挺便利。
對於有計劃,尤其是在國內已經有一定資產,想考慮舉家移民到新加坡的人,這位網友也給出了幾個建議。
來之前先考慮能不能接受大部分外人眼中,新加坡的「4大怪」。

圖源:AJ jazeera
比如在中國生活,你已經習慣了一家子出遊開車自駕。但是在新加坡買車成本太高,可能國內開車,來了之後就變成搭地鐵或巴士。
這些都是需要適應的👇 外人眼中新加坡的「4大怪」
01 新加坡第一怪:貴到驚人
最近全球最貴鐵皮

圖源:yahoo
想在新加坡買車,得先準備一大口袋子現金。
新加坡擁車證(COE)6月最新價格出爐,無論是豪車還是普通款的擁車證成交價統統上漲:
①大型及豪華汽車的成交價高達120702新元,僅次於今年4月的120889新元;
②中小型汽車(A組)成交價格漲幅達6.5%,上漲6001新元達98001新元。

圖源:motorist
一樣的錢,在其他國家可能可以買到一輛車,但在新加坡卻只能買個車牌。
而買車這件事,對於新加坡普通外派工作者或者本地新移民、單身人士來說並非是必要選擇。新加坡的公共運輸便利,此外還有多種網約私召車可選擇,可替代出行方式太多。
但是對於本地家庭來說,有娃後有車更加方便。

圖源:carbuyer singapore
*簡單科普:擁車證的費用取決於車的類型,即發動機排量越大動力越足,擁車證越貴。以及在特定時間內想要拿到擁車證的人數多寡。有時候,擁車證的費用可能會高過車價。
02 新加坡第二怪:到處都是監控
不然不會是東南亞最安全的國家

圖源:CNA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東南亞,第一反應就是亂,嘎腰子,詐騙等等關係個人身心財產安危的風險,尤其是今年各種案件頻發。在這種形勢下,新加坡的名聲也頗受影響。
但這裡椰子也是要給新加坡喊個冤。在整個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的畫風尤其與眾不同。
因為新加坡安全。

圖源:海峽時報 |
專門提醒這個區域亂丟垃圾行為頻發附監控截圖
這種安全體現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大家知道新加坡律法嚴格,以亂丟垃圾為例,被逮到就等著交1000新元罰款。
但是這裡有幾百萬人口,新加坡如何做到令行禁止?
有個近兩年才從華盛頓移民到新加坡的老外,他發現新加坡生活中幾乎攝像頭無處不在。

圖源:海峽時報
根據本地的一個調查報告,新加坡8600多個街區安裝了52000多個警用攝像頭。截止到2021年這個數字達到90000個!
根據新加坡當局的計劃,到2030年,新加坡全島將安裝超過20萬個警用攝像頭。
這些攝像頭可以幫助阻止犯罪、發現亂丟垃圾的人、製造騷擾的高利貸者和非法停車的人。

圖源:today online
或者更簡單就一句話:為了保證居民安全。
新加坡整體犯罪率低,可能現在發生案件,幾個小時後人就逮到了。
03 新加坡第三怪:紙巾占座
看到放了紙巾的座位,沒放包都會繞道另找

圖源:the jakarta post
新加坡的國民食堂小販中心,不管是剛來新加坡的人,還是本地居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這裡解決午飯跟晚飯,主要是因為這裡的三餐消費算平價。
一頓飯大部分3新-7新,各國比如西餐、日餐、韓餐、泰國菜、印度菜以及中國菜等等可任意選擇,平價又好吃。
但是因為是國民食堂,意味著人流量大。所以到了飯點的時候座位就很難找了。一般桌上放著一包紙巾的不是上一桌人吃完飯忘記帶走,而是以此表示占座。

圖源:lab b
近期有剛來新加坡的外派同事就表示,剛來不清楚「行情」,動了紙巾,還有人專門來解釋。
04 新加坡第四怪:怕輸精神
可以體現在排隊、為孩子拼學區房

圖源:peakD
新加坡文化之一即「kiasu」(怕輸),來自閩南語,意思就是害怕失敗。
在新加坡土生土長的小雪,父母移民到新加坡,而她是第二代移民。在她看來,新加坡的kiasu精神體現在方方面面。
比如新餐館新商場開店往往大排長龍,買彩票也瘋狂排隊。「新加坡人喜歡最新的房產,喜歡新的熱門的東西。」

圖源:rice media
「很多新加坡人害怕落後於同輩人,潛意識中大家好像都有種要比朋友做得更好的想法。」
比如多數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名校,或者在最好的街區買房。
換一個城市生活,相當於人際、生活習慣、生活場景、當地社會文化風俗整個換了芯子。
對於大家來說,剛來新加坡那會,有沒有哪些方面比較難適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