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保險?
根據廣泛定義,它是種風險管理方式,透過讓個體繳納一定費用,將潛在損失的風險平均轉嫁給集體,也就是所謂的「一人有難,大家平攤」。
這意味著,個人遭遇需用錢的困難(如生病、發生意外等)時,能通過保險獲得自身經濟能力未必能擔負的保障,社會因此能正常運轉,不至於上演大多數人因掏不出錢而陷入絕境的悲劇。
保險一旦被認為失去這樣的功能,社會就有可能產生震盪。
新加坡前不久才發生英康保險(Income Insurance)擬被德國保險公司安聯(Allianz)收購引發的風波。
整個過程牽涉了普通人未必了解的經濟術語,但英康保險能否繼續履行社會使命,無疑是最關鍵的核心。
無獨有偶,美國和馬來西亞近來也發生了與保險有關的爭議。

人有旦夕禍福,保險理論上應能提供一份保障。(網際網路)
美國保險公司高管遇刺身亡,人們竟然「叫好」
美國醫療保險巨擘聯合健康保險公司(UnitedHealth Group)的一名高管,在紐約一家酒店外遭冷血槍殺。
兇手在美國時間9日被捕,那幾槍既奪走人命,也直擊了美國醫療保險體系。
遇刺的是在聯合健康保險公司擔任高管約20年的湯普森(Brian Thompson,50歲)。該公司是美國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
現場發現的子彈殼上刻著「Delay(拖延)、Deny(拒絕)、Depose(推翻)」,傳達的信息再清楚不過,這是許多美國民眾在生命艱難時刻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最常收到的回應。
用極端暴力手段來表達抗議毫無疑問是過激且錯誤的行為,但美國不少民眾對此「稱快」。
有網民在新聞下寫下了戲謔式的留言,例如「不幸的是,我的哀悼並不在賠付範圍內」,也有自稱急診室護士的網民說,看到垂死的病人被保險公司拒絕賠償,讓他無法同情遇刺的保險公司高管。
這些陰暗評論,凸顯了美國人對當地醫療保險現狀的憤恨與不滿。
美國並沒有像新加坡一樣的全國健保制度,由於醫藥費高昂,不少人只能仰賴私人保險,但就醫過程中,卻又往往要面臨被拖延或求償未果的遭遇。
如此不愉快乃至令人絕望的經歷,也在不少美國文化作品中呈現。
在經典美劇《絕命毒師》中,主角沃特·懷特(Walter White)原本是位畢生安分守己的化學老師,卻因罹癌後無法獲得保險理賠,最後不得不走上制毒犯罪的不歸路。

美國保險公司高管槍殺案的嫌犯日前落網。(路透社)
另一邊廂,鄰國馬來西亞保險業者則因宣布醫療保費調高40%至70%,引發眾怒。
據馬國媒體報道,保險業者的漲價決定,迫使不少家庭恐因無法負擔保費而斷保。
面對民間不滿,馬國政府和國家銀行宣布介入,強調會制定監管措施,確保醫療保費的漲幅不會過高。
英康是否還在乎社會使命?
兩件事情在在說明,一旦保險公司過度追逐利潤,甚至演變成吸血鬼式的剝削,就有可能會引發社會震盪。
德國保險巨擘安聯(Allianz)今年7月計劃以22億新元收購英康保險(Income Insurance)51%股權所掀起的千層浪,多少也凸顯了新加坡社會對保險不該無休止追逐利潤的警惕。
新加坡政府最終叫停了該收購計劃。
關鍵出在英康持有的一筆20億新元資金。這20億新元是英康在合作社時期獲得的盈餘資金。
按理,英康在2022年從合作社轉為企業化實體時,這筆款項應歸還給合作社清算帳戶或有關當局,但當時英康向監管當局要求保留這筆錢,理由是能用來推動英康的社會使命。
但在收購計劃中,安聯和英康非但沒有提到這20億新元要如何推動英康原本肩負的社會使命,反而還出現了退還現金18億5000萬新元給股東的減資計劃。
換句話說,安聯以22億新元收購手中還持有20億新元資金的英康後,打算再以51(安聯)比49(英康)的比例對分18億5000萬新元。
政府在審查過程中發現上述疑慮後叫停收購計劃。
合作社法令(Co-operative Societies Act)的監管部長,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唐振輝指出,文社青部最初並不知道減資計劃。
最先收到收購計劃,並知曉近19億新元減資計劃的金管局在後續審查過程中向文社青部提供了這項資訊。由於不確定收購計劃是否會影響合作社或英康履行社會使命的能力,政府決定叫停收購計劃。

安聯是業務遍及全球的跨國保險巨擘。(路透社)
這項政策U轉所揭露的交易及審查細節,除了讓外界質疑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不足,更讓公眾衍生了一種收購參與者「唯利是圖」的印象。
新加坡擁有相對完善的社會安全網,政府組屋、公積金、全國健保制度等都為新加坡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在社會安全網無法完全覆蓋之處,有賴具社會使命的組織填補空缺。
1970年,英康肩負著這樣的使命成立,為工友提供可負擔的保險。
如今的時空背景和當年不同,新加坡整體社會的經濟能力也今非昔比,但不能否認,社會上還有需要協助的弱勢群體,這些需求如今依然存在。
針對英康出售風波,新加坡巡迴大使許通美曾在臉書貼文中語重心長指出,新加坡不該成為一個任何東西都能標價出售的國家:
「我們應該記取首任外交部長拉惹勒南的警告。他警惕我們,不該讓新加坡成為人們只知道所有東西的價格,卻不知道任何東西的價值的國度。」
對低收入者而言,一份可負擔的保單,也許是攸關生死,以及身邊所愛之人往後福祉的必需品。
這樣的保障,不該成為只有價格,而沒有價值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