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部長徐芳達。(CNA/Marcus Mark Ramos)
交通部長徐芳達讚揚,政府機構、業界夥伴和志願者在處理漏油事件方面做得好,所制定的相關標準作業程序也發揮作用,讓我國有效清除散布在海域的400公噸油污。
交通部、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和國家發展部的三名部長昨天(24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彙報有關巴西班讓碼頭船隻相撞漏油事件的清理進度。
徐芳達在記者會上說,各政府機構一直同業界夥伴和官員們密切合作,以迅速地採取行動清理油污。這也讓當局在處理漏油事件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目前已做好準備投入下一階段的善後工作。

民眾對圍油欄部署存誤解
此外,他也在記者會上提到,民眾對於圍油欄(containment booms)的部署「存在誤解」,以為圍油欄可以防止油污漂移,阻止它流入我國海岸。
「如果你把咖啡灑在地板上,咖啡會留在那裡,你可以去拿拖把去清理。但是燃油泄漏到海上,尤其是突然大量地泄漏,就像6月14日發生的情況一樣,油是不會靜止不動的。」
對此,徐芳達說,由於在漏油處周圍部署圍油欄需要好幾個小時,當局必須預料到大量油污會被潮汐和海浪帶到其他的地方,因此在受損船隻周圍部署圍油欄的主要目的不是「圍住」油污,而是為了防止受損船隻進一步泄漏。
「圍油欄還可以幫助攔截一些留在事故地點附近、沒有漂浮到其他地方的漏油。但這也不是百分之百萬無一失的,因為潮汐和海浪會將燃油帶到防油浮欄的下方和上方。」
針對當局為何沒有預先在我國海岸部署圍油欄的提問,徐芳達表示,要署圍油欄的做法是不可行的。
「如果要在從巴西班讓到東海岸的整個南部海岸線部署圍油欄,則需要超過46公里長的圍油欄。」
此外,由於圍油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可能會斷裂,因此也需要維護和更換,所以海事及港務管理局會在部署圍油欄之前,首先評估漏油的流動情況。
當局透露,當前的重要任務是安全地從受損船隻中清除剩餘燃油,而這項工作必須非常小心地進行,以確保燃油不會進一步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