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外國人來到新加坡工作和生活。
去年,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更是表示,有數十億人排隊等著來新加坡!而新加坡也將大開國門,將這些外國人才,視作國家未來的一部分。



事實上,從去年新加坡官方發布的人口簡報中,我們也確實能看出外國人回流新加坡的趨勢。
比起前一年,外國人(綠色格子)的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近20萬!而這還是新加坡未曾大幅放開邊境管控時的數據!

在來到新加坡的一眾外國人里,不少人都是光鮮亮麗拿著一份不錯薪水的中產階級。
然而,最近網上時有論調,說新加坡已經不再適合中產了,來到這裡的中產已經開始後悔中......新加坡,現在要逐漸被中產階級拋棄了嗎?

房價房租高、生活開銷大...
中產正加速逃離新加坡?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列舉了幾個看似不利於中產在新加坡生活的重點。其中,高漲的物價和房價,以及愈發收緊的工作門檻,成為了討論重點。
房價高房租也高
近段時間,新加坡房價漲幅明顯。在整個2022年,新加坡房價環比上漲了3.5%,更是連續九個季度處於上漲狀態!
文章作者採訪了一名來自內地的、目前正在新加坡生活的內地網友阿強(化名)。他表示,自己很慶幸在2021年3月就下定決心買房,相同一套房子,自己買時的掛牌價為200萬新幣,一年後就立馬飆漲到了270萬新幣,漲幅高達35%!

對於像阿強這樣拿到了新加坡永居PR身份的人來說,能夠買房已經是謝天謝地了。更多沒有永居身份的外國人,現在只能繼續租房住......而房租,目前也在瘋漲中。
一名同樣來自內地的程式設計師就吐槽道,新加坡最近的租房市場簡直是太瘋狂了!房東坐地起價是常態,租客似乎是「案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宰割。

一名TikTok網友就說房租莫名漲了75%
有身份的人買不起房子,沒身份的人租不起房子......似乎這成為了外國人在新加坡生活的「死結」。
物價太高、吃飯太貴
在這篇文章中,新加坡高昂的物價,也成為了被吐槽的重點。
作者曬出了之前在新加坡網絡上流傳的一個帖子,稱咖喱雞肉+一點點芥藍要15新幣,實在是離譜到沒眼看。

還有某位在新加坡生活的阿麗(化名)說:」在新加坡,快吃不起了。隨便點一頓外賣都要30新幣(摺合人民幣約150元),去外面的餐廳吃飯,還要格外收取17%的服務費。」
其他諸如超市一小籃草莓要80新幣,一瓶啤酒要25新幣等等,都讓很多在這裡生活人入不敷出。
「新加坡掙錢新加坡花,一分錢別想帶回家」是文章作者筆下,「最真實」的新加坡中產生活寫照。

圖源:Yahoo
移民政策對中產不友好
至於在作者筆下讓新加坡中產加速逃離這裡的另外一點,則是移民門檻的提升。
作者表示,相對而言,對於外國人目前最容易的移民路徑就是:EP(工作準證)轉而申請永久居民。
而在今年9月,新加坡即將實行新的COMPASS評估框架,對EP申請者進行打分,按照候選人的薪資、學歷、企業員工國籍多元化、本地員工數量四個維度進行評估,40分以上的候選人才有資格申請新EP簽證。

以工資為例,如果申請人的月薪超過了90%的同行、同齡人就能拿到20分。其他各項評估方式也有不同的評分標準。
這在作者看來,是對中產外國人申請移民的另一大障礙。
職場存在隱性天花板
作者表示,一位化名為阿兵的人說他來新加坡已經三年,就走到了職業發展的天花板,找不到一條向上的路。
「哪怕乾得再出色,我們這些外國人很難在新加坡谷歌、Meta這樣的國際大公司獲得晉升。」阿兵這麼說道。
作者似乎將這個問題歸結於所有新加坡企業對於本地人的保護政策,讓很多外國人失去了晉升空間。

圖源:The Online Citizen
總而言之,在這篇文章里,新加坡確實被描述成一個不適合外國人生活的地方。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新加坡生活壓力大
中產真的會走嗎?
翻看一些資料,椰子發現這名作者在文章中引用的一些例子,實際上證明他並不是太了解新加坡。
比如,新加坡房租確實很貴,但也不是沒有平價的房源可選。比如,在比較新的東北部組屋區盛港,在本地某房產中介網上,可以看到月租650新幣的房子(單個房間)。

另外,還有月租800新幣的房間,從拍攝圖片可以看出,這個房間大致上是夠一對夫妻生活的了。
而新加坡人力部2022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個人收入中位數5070新幣/月,雙職工家庭收入中位數10140新幣/月。作為中產,800新幣左右的房租已經不能算是無法負擔了。

圖源:ASEAN Today
當然,對於沒有身份(非公民或PR)的中產來說,買房壓力不小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個問題只有等到成功移民後,或許才有更好的解法。
另外,新加坡物價確實也很高,畢竟在經濟學人智庫EIU去年公布的榜單中,新加坡和紐約並列成為了「全球最貴的城市」。

可是,上文中被用來映證新加坡吃飯貴的那個「15新幣雜菜飯例子」,其實po主是一名馬來西亞人。
而po文中的雜菜飯價格的貨幣單位,po主事後有澄清不是新幣而是馬幣,按照最新匯率來算,其實是4.5新幣左右......

當然4.5新幣只有這麼點飯菜也還是貴
水果和啤酒也沒有文中說得那麼價格那麼誇張。
在新加坡最多門店的NTUC FairPrice網上超市,也看不到一小籃要價30新幣的草莓......(非要去精品超市買新鮮空運的進口草莓另說)

而且,上文作者在文章專門寫了這麼一句話,足以證明他並不了解新加坡:

事實上,不是大家因為負擔不起吃飯的開銷而去食閣,而是食閣本身就是在新加坡的人解決溫飽的最主要場所。去食閣吃飯,本就是一種「很新加坡」的習慣。
就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時不時會帶著一家人去食閣或者小販中心解決溫飽需求。

左一為李顯龍,圖源:thesmartlocal
而且,小販中心或者食閣內5新幣就能吃飽的美食並不少,雖然比以前貴,但對於中產家庭來說也不至於叫苦連天。

圖源:Yahoo
而至於移民新加坡,雖然近期投資移民的門檻提高了不少,但技術移民卻沒有明顯改變。
在前不久新加坡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總理公署開支預算上,總理公署部長英蘭妮講到:
去年,約2萬3100人獲得新加坡公民權,另有約3萬4500人成為新PR,人數皆比疫情前略多!
參照下圖,與往年相比,這個數字甚至創下了2009年以來新加坡獲批移民人數的新高!

誠然,新的EP打分制會讓更多人在申請EP時難度增加,但拿到EP並不等同於入籍。(下圖的原文證明作者真的對新加坡移民政策了解不深)

作者混淆了申請EP和申請PR的要求
在新加坡,雖然PR審批的條件並不透明,但薪水不是政府唯一的考量。個人留在新加坡發展的意願、個人與新加坡社會的適配程度(比較虛)才是政府考慮的重點。
因此,即使是沒有拿到EP准證只有SP准證,申請PR也同樣能獲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