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友分享獲批PR的經歷和個人條件 綜上所述,雖然新加坡物價高、EP准證申請更加困難都是事實,但這並不能作為,中產無法在新加坡生活下去只能「逃離」的例證。
畢竟,即使是經歷了一年的高通脹率,但新加坡去年的實際收入依然略有正增長......

來源:早報
選擇來到新加坡,或是離開新加坡都是個人選擇。這裡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外國人「排著隊來」,也是因為這裡有著他們喜歡的各個方面。
新加坡憑什麼吸引外國人?
這些原因讓他們喜歡上這裡
這些年,新加坡獲得了很多全球富豪的認可。
而對於潛在的很多外國技術移民,新加坡的政策、硬體設施,可能才是影響他們做出決定的關鍵要素。
1、住房:年輕人買得起房
老年人有專屬組屋 新加坡的組屋實現了很多本地人的住房自由。一是有穩定工作收入及身份就買得起,負擔得了每月房貸。 不僅如此,符合條件的人還能以「白菜價」買到市中心好房。
二是為了照顧到年老人群的需求,新加坡對應推出了「老年版組屋」。
① 新加坡推出了9000多套新組屋,價格最低24.8萬起(適合中產購買) 不久前,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推出新一批預購組屋,數量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共9655個單位。
以四房式組屋單位價格為例,1套4房式組屋價格從24.8萬到72.5萬新元不等。

圖源:新明日報 此外,在新加坡繁華地段建造的「黃金組屋」,也即將推出新的二房式。
99年屋契的二房式黃金組屋價格,預計在20.6萬到31.4萬新元之間,堪稱白菜價好房。
② 而新加坡的組屋不僅僅是便利收入一般人群,還照顧到中老年人。
之前,女皇鎮組屋項目共有996個預購單位,其中就有245個屬於社區關愛組屋單位。
有點新加坡的社區關愛組屋,是專門為年滿65歲的年長人士推出的住宅+看護模式住房。↓

含以下基礎服務配套:
①安排護理跟支援服務;②簡單家居維修服務;③社區交流活動;④基本健康檢查;⑤24小時應急服務;⑥房卡 這類組屋15年屋契售賣價為5.5萬新元起跳,35年屋契價格從8.8萬起跳。
2、新加坡高收入群體要交更多稅
對低收入人群補貼 新加坡將從2024估稅年起,調高個人所得稅,主要針對高收入群體。
徵稅收入超過50萬元到100萬元(新幣)的部分,將被徵稅23%; 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從22%上漲到24%。只影響新加坡收入最高的1.2%的納稅人。

圖源:Oracle
投資產業在內的非自住房產,所須繳交的房地產稅將從目前的10%到20%,上調到12%到36%。對於自住房,年值最高的7%的高檔自住房產的稅將從4%到16%,調高到6%到32%。
價值住宅的買方印花稅(Buyer Stamp Duty),超過150萬至300萬新幣的住宅,買方印花稅率將從現有的4%,調高至5%。
至於那些超過300萬元新幣的住宅,買方印花稅率則從4%調高至6%。

圖源:stackhomes
另外,政府還會對公開市場價值超過8萬新元的車輛徵收多達220%的附加註冊費,買豪車更貴。
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時,財政部長黃循財表示政府會對較富有的人以及外國遊客徵收更多的消費稅,利好新加坡較低收入者。

來源:早報
3、新加坡當局多次出手緩解通脹
補貼老百姓對抗物價上漲
新加坡金管局從2021年開始就多次收緊貨幣政策,讓新幣升值,以緩衝全球通脹帶來的物價上漲衝擊。 除了宏觀經濟手段,新加坡在過去兩年常發補貼。

今年也是加大力度補貼老百姓,比如發放現金補助、消費補助、水電費補助,以及提供鄰里購物券CDC Voucher等等。
新加坡的補貼有著住房越小補貼越多,收入越低補貼越多的特點。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公布後,新加坡人幾乎每個月都能領到錢!

圖源:8視界
4、新加坡多次出台房產降溫措施
房價上漲,租金上漲,新加坡當局也並非坐視不理。
從2021年年底開始,新加坡先後多次出手給房市降溫。
最近一次力度比較大的降溫措施於去年公布。規定從2022年9月30日起,組屋和私宅買家可借貸的最高房貸款額將減少,從私宅轉向轉售組屋的買家在脫售私宅後,得等15個月才能購買轉售組屋。

圖源:99.co 5、生娃補助超豐厚
為了減少新加坡夫妻育兒時的壓力,政府提供了數額不菲的補貼,其中包括:
1.現金紅包
在新加坡,所有2015年後出生的一胎和二胎寶寶,他們的父母可以累積獲得8000新幣的現金津貼。
對於2023年2月14日以後出生的寶寶,這個數字更是漲到了11000新幣。
此外,要是生了第三胎或者更多寶寶,每生下一個寶寶父母都能拿10000新幣或13000新幣。

圖源:MSF
這些父母將每6個月收到一次津貼,直到孩子年滿六歲半為止。

圖源:MSF
2.兒童發展戶頭津貼
簡稱 CDA,此帳戶是政府為每個新加坡公民寶寶設立的的特殊儲蓄帳戶。當孩子的CDA在以下任何一家銀行(DBS / POSB,OCBC或UOB)開通後,政府會自動存入5000新幣的第一筆獎金,指的是我們從下圖中看見的「 First Step Grant 」的這一項津貼。
今後,每當夫妻生育了一個寶寶,都將會得到同樣的5000新幣的政府獎勵。

圖源:MSF
此後,在孩子年滿12周歲之前,父母在CDA帳戶繼續為孩子存入的任何一筆錢,都將會獲得政府給出的一新幣對一新幣的戶頭配對對等獎勵,直至政府規定的最高共同對等限額。
6、新加坡全島設施親民
對於殘疾人、盲人來說,獨自搭乘地鐵沒有任何問題,升降電梯、盲道 、列車上的相關設施一應俱全。


全島隨處可見的免費遊樂設施,讓小孩開心健康成長。

新加坡對弱勢群體關心,也體現在每一個公民身上。
公交車司機會幫助推殘疾人上車,一車人即使趕時間,也會安安靜靜等待。

據最新研究,新加坡的公共運輸系統全球位列第四。
但新加坡並沒有滿足於此,新加坡打算到2040年建成便捷、四通八達、快捷的交通運輸體系。
到2030年,大約80%的家庭將居住在距地鐵站10分鐘步行路程的範圍內。

新加坡地鐵線路圖
7、「花園城市」新加坡
環境美,衛生好,安全係數高 新加坡的城市景觀及綠化、衛生水平、安全係數皆屬於全球前列。
環境美,又講究衛生環境。
丟垃圾就罰,在非吸菸區抽菸也會罰。

尊重女性,注重社會安全。

所以在新加坡本身就具備的這些親民環境下,在新加坡的生活體驗本身就差不到哪去。
畢竟新加坡有75%的華人,推行雙語教育,相比更遠的歐美,新加坡對於想出國的中國小夥伴們而言,更近,更容易快速融入當地大環境。

當然,作為一名外國人,在新加坡生活的舒適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新加坡有沒有「身份」。
畢竟,作為政府來說,對待本國居民和外國人有一定區別,也是很正常也相當有必要的事。

圖源:Todayonline
一位在新加坡生活很多年的小夥伴,曾這麼和椰子說過:
「其實在新加坡過得怎麼樣跟身份有很大關係。
初來乍到的人,確實要忍受一下房租。如果能拿到永久居民身份,買了組屋,搖身變房東(新加坡很多家庭出租多餘房間都是一大筆收入)就會輕鬆。公民就更爽了,處處是補貼。」
想要在新加坡發展職業,覺得這裡生活成本太高,習慣跟之前的不一樣等等,都是一種相當自我卻又因人而異的感受。
一些人無法接受,去了自己認為更好的去處,但也有很多人逐漸愛上了在這裡的生活。適合不適合,真的只是冷暖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