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感覺比實際溫度更熱? 專家來解惑

示意圖。(圖:iStock)
我國本月份天氣炎熱,你這幾天是否感覺外頭比天氣預報顯示的實際溫度更熱?受訪專家指出,實際溫度和體感溫度的差異其實是因為濕度(humidity)等因素的影響。
國家環境局本周指出,這兩個星期大多數下午時分的最高氣溫可能達到攝氏34度,有時甚至會上升到35度左右。氣象資料顯示,過去三天的最高氣溫已經到了34度。
《8視界新聞網》就發現,儘管近日下午時分的實際溫度(reported temperature)介於30到32度之間,氣象應用程式AccuWeather顯示的體感溫度(apparent temperature,也稱feels like或RealFeel)卻高達40度,差別甚大。

示意圖。(圖:Gaya Chandramohan)
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德魯巴約蒂(Dhrubajyoti Samanta)指出,體感溫度與人們在戶外所感受到的溫度更為相關,但這並不代表體感溫度比實際溫度更準確。
國立教育學院人文與社會學科教育學部助理教授王靖宇說,氣象署所公布的實際溫度是使用標準溫度計測量地面以上2米處的空氣溫度所得之,直接反映了周圍環境的空氣熱狀態。
體感溫度則受空氣濕度、氣壓、風速、輻射等因素影響。王靖宇舉例說明,在某個炎熱潮濕的一天,實際溫度可能只有30度,但由於空氣太過潮濕,汗水無法蒸發,讓身體降溫,因此體感溫度可能高達38度。
「你的皮膚被一層汗液覆蓋,汗液將熱度困在體內,才會使到你的體內溫度高於空氣溫度。」
不過,德魯巴約蒂強調,不同的空氣溫度、濕度和風速可以提高或降低冷熱感,因此體感溫度不一定總是高於實際溫度。
例如,在刮大風和寒冷的天氣之下,熱度會以更快的速度從身體排出,人們在外頭感覺到的體感溫度就會比實際溫度來得更冷。

示意圖。(圖:Gaya Chandramohan)
氣溫預計7月開始轉涼
受訪專家指出,5月和6月是我國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預計最快會從7月份才開始轉涼。
德魯巴約蒂補充說,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預測,從5月開始,熱帶太平洋地區很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導致太平洋中東部溫度高於平均水平。
通過大氣相關連接,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地區也會在厄爾尼諾期間,經歷更炎熱和更乾燥的氣候條件。
因此,他估計,受即將到來的厄爾尼諾現象和全球持續變暖的趨勢影響,我國的炎熱天氣可能還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