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的小甜點
一碟幾個才賣2.5新幣
但是花費的人力卻不少


這位叫做阿伊莎的店主
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店鋪
一開始堅持用傳統的程序製作
很累而且難以維繫收入
一直到阿伊莎遇見了現在的老公
這個有想法的年輕人
幫她出主意改良了製作過程


他們使用機器備料
製作椰子/米粉/椰糖
還開設了中央廚房
大大降低了成本


如今阿伊莎夫婦兩人
已經開了4家檔口
馬上要開第五間了
也許集成化的製作
更多利用機器減少重複勞作
才是新加坡未來小販的出路吧

其實這部紀錄片
探討新加坡小販中心的命運
大於對食物本身的推薦
如果想要知道
新加坡最好吃的小販都有哪些
椰子早就給你準備好啦

新加坡人都太愛小販中心
你永遠不知道會遇見誰

偶遇排隊的李顯龍總理

或是「第一家庭」在吃飯

或者是被粉絲圍堵的「第一網紅」

(議員謝世儒醫生,穿藍色格子襯衫,順時針起、胡美霞、維凱、扎吉哈、尚達曼、連榮華、林偉傑醫生、符致鏡、楊莉明和哈里古瑪在中峇魯小販中心用餐)
又或者是圍坐論政的議員和部長們
小販中心不單是吃東西的地方
官員也很喜歡走訪小販中心

大選期間議員在這裡拉票

開新聞發布會

或者隨意找民眾聊聊天
小販中心早已成為新加坡人
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販中心申遺

2018年國慶群眾大會上
李顯龍總理鄭重宣布
新加坡小販中心
啟動申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按總理的話說所謂的「小販文化」
不僅僅指的是豐富且價廉物美的美食
也包括作為情感聯絡站的小販中心
以及代代用心經營生意
傳承烹飪手藝的小販等重要元素
「小販中心不單可幫助大家減少日常開銷,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它就像是我們的社區飯廳,無論華人、馬來人、印度人還是歐亞裔人士,大家不分種族、宗教和收入高低,都能聚在小販中心,一起用餐。」
「我們做了民調,結果顯示,小販文化是最多國人支持的項目,因為它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富有本地特色,非常新加坡。」

這要是成功了
你每天就是在文化遺產里吃飯
小販中心瞬間高大上了~

椰友們,你喜歡去小販中心吃嗎?
留言告訴大家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