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崛起

新加坡是首幾個在疫情後重開邊境的亞洲國家之一,加上政治局勢穩定、推動政策速度快等因素,吸引企業從香港轉到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有遷移服務顧問接獲的相關詢問和處理的申請數目,今年來同比增加兩倍。
本地最早解除防疫措施並大力吸引外來投資,帶動跨國企業在本地設立區域總部,近期更是出現一些企業把區域總部從香港搬到新加坡的現象,以尋求更穩定的商業環境。 受訪企業諮詢公司和遷移服務顧問指出,此前香港政府何時全面開放不明朗,為跨國企業帶來不確定因素。儘管香港從12月14日起進一步放寬入境隔離限制,業界人士認為,跨國企業仍會從長遠視角評估,尤其是政治局勢的穩定性。

近期把區域總部從香港搬到新加坡的跨國企業,包括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正泰國際(CHINT)、諮詢公司凱捷(Capgemini),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獅子集團控股(Lion Group Holding)。這些企業在此之前已進駐新加坡。 此外,國際行李箱公司新秀麗(Samsonite)在重組全球業務時,也把品牌發展和採購中心設立在新加坡。新秀麗在本地擁有20多年的歷史。 近年出現跨國企業把區域總部從香港搬來新加坡的趨勢,部分原因是香港實施嚴格的防疫政策,一些隔離措施和航班禁令給商業出行造成限制。
相反的,新加坡是首幾個重開邊境的亞洲國家之一,並且已成功在今年轉而把冠病視為地方流行病。
新加坡提前對外開放給出國公幹和經商帶來便利,這是跨國企業決定對區域總部進行投資的實際考量因素。
諮詢公司接獲有關從香港遷移到新加坡的詢問和處理的申請數目,今年來同比增加兩倍。

也有一些跨國企業和起步公司採取雙總部制,它們原先在香港設立總部,現在也來新加坡設立另一個總部。這也許是過渡期的安排,避免業務突然間受影響。
跨國企業把外派人員和業務從香港轉移來新加坡的現象,其實早在冠病疫情之前出現,主要是因為當地政治局勢不穩定。隨著香港實施嚴格防疫限制,這個現象近來愈加明顯。
另一家遷移服務公司認為,跨國企業對香港長遠的政治局勢仍感到不安,它們不太可能因為當地解除防疫措施而改變觀點。相比之下,我國政治局勢穩定,推行政策的速度快,給企業提供更大確定性。
2020年共吸引超過130家國際企業在新設總部。2020年吸引超過130家國際企業在本地開設區域或全球總部,關閉總部的則有45家。整體來看,在本地營業的5萬家國際企業當中,750家把區域總部設在本地。

新加坡基本面強勁,包括銜接性良好、擁有親商環境和素質良好的工作隊伍,持續吸引全球企業和投資。
在全球地緣政治不穩定、冠病和供應鏈面臨挑戰的背景下,選擇一個給企業帶來穩定性、出行便利和貨品流動順暢的地點至關重要。新加坡將繼續在未來保持高度吸引力。
大量資金湧入

冠病疫情、地緣政治以及宏觀經濟風險,並沒有動搖新加坡作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與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在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中,新加坡成為更多外國企業與富豪投資的首選地。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數據,去年我國的資產管理規模高達5萬4150億元,比2020年的4萬6540億元增加16%,凈流入的資金達4480億元。另一方面,截至2020年底,在本地設立的家族理財辦公室(簡稱家辦)有約400個,去年底激增至約700個。
今年首四個月,它批准100多份家辦的申請。據業內人士反映,更多高凈值者和富裕家族在申請設立家辦,促使審批的等候時間從過去的約四個月,增加到至少八個月。
除了資產管理以及家辦,也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在此設立區域總部。據經濟發展局的數據,在亞洲的區域總部中,有46%落戶新加坡,而從事科技業的跨國企業所設立的區域總部中,有59%駐紮在新加坡。
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國際聯通性,是吸引外資湧入的基本條件。除此之外,政治穩定與政策的可預測性、親商環境與條規、以及高素質的勞動隊伍,也是外資青睞的優勢。
另一方面,在地緣政治紛紛擾擾以及疫情持續反撲之際,本地提供安全的經商與居住環境,更是許多外資在此設立區域總部以及富裕人士舉家遷移到新加坡的導因。
據倫敦一家投資諮詢機構的研究,由於戰爭或政策變動,不少高凈值者準備遷移到較安全的地方。它估計,今年有2800名資產凈值達100萬美元或以上的富翁遷移到新加坡,比疫情前2019年的1500人多出87%。
外部環境越不穩定,越凸顯新加坡作為金融中心與財富管理中心所扮演的角色。不過,大量外來資金的湧入,對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島也是個挑戰。

當有大筆資金進入任何國家,政府都應該擔心。其中一個擔憂是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推動房價上漲。本地的監管機構沒有阻止資金進入,而是推出房地產降溫措施,以防止過熱。
新加坡的資本、金融和銀行體系有能力處理大量資金的流動。即便如此,大量熱錢的快速流入與流出,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高槓桿投資或投機,可能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
金管局在11月25日發布的年度《金融穩定評估》報告中指出,2020年3月全球股災時發生的「爭奪現金」事件、2021年美國Archegos家族理財辦公室的高槓桿投資爆倉,以及最近英國退休基金一度面臨清盤的險境顯示,非銀行金融機構若面對流動性突然緊縮,可能波及銀行和各大企業。

另類資產的資金管理規模在去年達1萬2300億元,比前年增加30%。它們包括私募股權、風險創投和對沖基金。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一般上採取高槓桿的投資,除非出了狀況,否則它們都不在監管機關的視線內。
從正面來看,外來資金的湧入,可發揮群集效應,進一步加強新加坡作為金融中心與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它為國人帶來更多高薪酬的工作機會,並提升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熱錢的流動也可能推高資產及稀有物品的價格,並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

外來資金能紮根新加坡,扮演企業公民的角色,消除國人對外來資金湧入的焦慮。
新加坡希望與家辦建立更牢固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家辦不僅僅是投資者,同時還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合作夥伴,應通過支持創新企業、促進氣候轉型和加強慈善事業發展等三個途徑,協助推動新加坡的包容性增長。
如果大家有任何關於家族辦公室的問題,可以私信或者掃描二維碼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