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哪來的「盲目自信」?又哪來的「佛系成功」

2020年03月11日   •   8208次閱讀

哪來的盲目自信? 談何佛系成功? 只不過是世途昧履 蕞爾小國如履薄冰 砥礪而行 從1月23日新加坡出現首例確診到三月初,中文網絡世界上對新加坡抗疫的輿論,如同坐了過山車,跌宕起伏。

第一波輿論: 「盲目自信」。 「有限責任政府」。 「新加坡淪陷」。 「變成第二個武漢」。

然後,畫風一轉:

「佛系抗疫成功」。 「各國紛紛抄作業」。 這不是華麗轉身。而是絢麗戲法。

再然後,三月上旬新加坡連續出現幾個雙位數新增,網絡上的輿論一下子又反轉了。 「繼續別戴口罩!千萬別戴!!永遠別戴!!!」 「600人歌唱老師晚宴!200人防疫聚餐!」 「2020年迷惑行為大賞」 有意思的是,這些過山車式的輿論,主要存在於中文網絡世界。新加坡本身並沒說過自信,沒說過佛系,沒說過成功,更沒說過「各國紛紛抄作業」。

只有不爭氣的學生才整天想著抄作業。

只有新晉學霸才整天糾結其他同學怎麼不來抄自己的作業。

這兩者,新加坡都不是。

新加坡自始至今說的,只有一條:「疫情嚴峻,提高警惕,做好防範,儘可能照常生活,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落到實處的,新加坡有幾個大方面的具體措施:

一、保證醫療系統正常運作,集中資源保證醫療人員和危重病人;

二、在儘可能照常生活的前提下,減少病毒在社會上傳播,包括徵用公共空間為隔離中心、提高邊控、追查密切接觸者、減少不必要的大型活動、勤洗手;

三、及時、準確、充分地向公眾溝通疫情,包括澄清或反駁謠言、交代最糟情景及應對措施等。

四、出台紓解民生和經濟的政策和措施,儘可能保住經濟和就業,不要前門拒狼,後門進虎

對這些措施,《新加坡眼》已寫過不少,本文不再贅述。本文要談的,是新加坡對待疫情的態度,以及為什麼是這個態度。

這一切,都得放在「小紅點新加坡」這個地緣政治的角度,才能有一些較為客觀、現實的認識。

親商和信譽 大家都知道,自由貿易是新加坡的基本國策。作為自由港,新加坡對往來的貨品不徵稅,除了極少數品種如煙、酒、汽油等。其他如外匯管控、市場准入等,也極其寬鬆。

新加坡與世界各地執行的自由貿易協定有20多個,僅僅跟中國大陸有關的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就有3個。

現代經濟中「自由貿易」的概念與範圍早已遠遠超越商品貿易。它通常還包括服務貿易、投資、物流、人才流動、資金流動、智慧財產權等等方面的互聯互通。

現代新加坡的一切,全建立在國際互聯互通之上,就連跟中國最新最大的合作,也是契合「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慶互聯互通示範項目。

新加坡港每天船隻、貨櫃來往不斷。圖片來源:PSA 在地圖上,新加坡就一個小紅點,孤懸海外,既沒有天然資源,也沒有國內市場。如果沒有自由貿易帶來的利益,投資者何必捨棄廣袤的東南亞而選擇小紅點新加坡?

自由貿易的基礎是什麼? 開放、可靠、穩定、公平。 有了這些,才有可預見性;有了可預見性,外國投資者才敢把生意放在你這裡。

舉個眼前的例子:全球口罩緊俏,甚至連口罩的主要原料熔噴布也嚴重缺貨,短期內供應不上。有些國家和地區於是禁止口罩、防護服等物的出口,包括印度、台灣。

新加坡就有一家3M口罩生產工廠,但是,政府並沒有禁止3M繼續出口口罩,也沒有徵用它的生產線。為什麼?

總理夫人、淡馬錫控股總裁何晶說:「作為貿易國和全球製造業中心,新加坡堅持原則,不干預、不封鎖、不徵用外商的貨源。這是對契約精神的尊重——契約是商業的命脈,尊重契約是新加坡受世人信任的根本。」

此役新加坡若全身而退,必能加強本身在國際上的「尊重契約精神」的信譽。

正是為了貫徹「可預見性」,所以政府必須儘可能避免一切可能導致經濟各種大起大落的行為,包括封城、停工、停課。 封城停工停課 是不是一定不封城?不停工?不停課?

那得看具體情況。危急存亡之際,該封還是得封,該停還是得停。

2003年SARS的時候,新加坡就停過課。2003年3月25日,新加坡出現首個死亡病例。27日,全國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停課。一直到4月9日才陸續開始複課,16日才全部複課。

《海峽時報》當年的報道,所有學校停課至4月9日 從3月1日第一起病例發生,到5月18日最後一起病例,一直到5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把新加坡從SARS疫區中除名,整整三個月時間,新加坡一共238人確診,33人死亡。

停工、停課不是不能考慮,只不過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至少新加坡政府是這麼認為的。

封城呢?幾乎是不可能的。

獨立初期,新加坡作為「棄徒」,被馬來西亞排擠。馬來西亞想利用自己的港口,而不是像以往一樣通過新加坡與各國經商。印尼則在對抗(Konfrontasi)當中,對新馬充滿敵意。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橡膠、胡椒、椰干、白藤不再經過新加坡加工並轉口。新加坡的國際貿易活動中止了,窮得叮噹響,失業率高達14%,而且還在惡化。

肚子餓得兩眼發花時,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承平時期,任何政府都不應讓人民陷入這種絕境。

如果說在前工業化和轉口貿易的年代,被馬來西亞和印尼在經貿上孤立就幾乎能置新加坡於死地的話,那麼,60年後的今天,在互聯互通時代,對新加坡這個集貿易、金融、投資、運輸於一島的國家來說,封城無異於自殺

但,如果發展到不封城就無法保護生命與健康的生死存亡關頭,還是會封城的。就如義大利,今天就封國了。

希望我們在新加坡無須見到這一「至暗時刻」的到來。

以時間換取生命 我相信,新加坡已經做出以下判斷:

一、這個開放度極高的島國無可避免將被國際疫情衝擊。即便封城,封得了一時,封不了一世。如果最終得破功,還不如一早就別勉強。先封后破,損失反而更大

二、第一波衝擊來自武漢旅客,這並不難防。隨著病毒擴散,現在疫情重心已從中國大陸轉到國際,主要在中東、歐美和韓國。這些地方疫情只是在爆發初期,相信峰值遠遠未到。

換句話說,至少還得幾個月時間疫情才有望解除。武漢是九省通衢,新加坡是幾大洲通衢,南來北往。在這段時間內,新加坡仍有可能出現來自各地的輸入病例,防不勝防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國際醫療中心,鄰國一些有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的朋友有時喜歡到新加坡來就醫,其中包括汶萊王室成員。馬來西亞新任首相慕尤丁兩年前也曾到新加坡的醫院接受化療。

圖源:網絡

本次疫情中,新加坡第147例確診患者(64歲印尼籍男子)就是本月7日乘坐私人飛機從實里達機場入境的。他本月3日在印尼已出現症狀,7日入境新加坡時正在發燒,在機場關卡就接受了試劑盒檢驗並送進國家傳染病中心隔離,次日確診。

新加坡3月7日開始執行新措施,不再給遊客和短期探訪證持有者免費治療新冠。

三、既然免不了受衝擊,那麼就得儘可能把衝擊波往後推,越往後越好。

四、不但要把衝擊波往後推,更重要的是,要把衝擊波的峰值儘可能壓平

五、輸入病例要防備,本地傳播更是重中之重。本地傳播目前尚在可控階段,必須加強本地社群的防控措施

舉個假設:10000人確診。那麼,這10000個病例是正態分布在三個月內出現?還是在一個月內出現?甚至兩周內出現?

如果集中在兩三周內出現,很可能對醫療資源形成擠兌;醫療體系一旦崩潰,整個社會就完全暴露在病毒威脅之下。

但是,如果把峰值壓平,醫療資源就能正常運作,可以從容地應對;那麼,損失就小很多。 簡單說,不怕來得多,就怕來得急。

2月初至2月中旬,新加坡一直是除中國外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左圖),進入3月後,排在大概15左右的位置(右圖) 我們再看另一張圖。它顯示的是1918年在費城(實線)和聖路易斯(虛線)發生的流感疫情。

肺炎及流感超額死亡率比較,1913-1917年美國費城和1918年美國聖路易斯 費城經歷了一個巨大的死亡率高峰,當時人們十分恐慌。但是,當疫情擴散到聖路易斯,人們參考費城的經歷,提前做好計劃,如限制交通、關閉學校和公共集會、向公眾提供如何保護自己的信息。因此,聖路易斯疫情峰值就平了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和醫療體系就有時間做好各項準備。

越把峰值儘可能壓平,就越有可能避免擠兌醫療資源;越把峰值出現的時間儘可能推遲,就越有可能讓多一些病人等到有效藥的出現,甚至疫苗的開發,也越有可能備好各種防護用品,比如把口罩在新加坡生產起來。

接下來會怎樣? 我們看一下這個圖表。

本月1-9日新增58例,占總數之36%,相對地,從1月23日出現首例到2月29日,38天內出現102個病例,占總數之64%。換句話說,按日均計算,過去9天出現的病例是之前38天的2.66倍

峰值還沒到來。 我們可以合理推測:

一、新加坡的病例肯定會大幅度上升。三月底之前,如果能維持在每天新增10個左右,應該不會太讓人感到意外。換句話說,本月底確診病例累計有可能達到300-400。如果維持這個增速,尚不算爆發。至於四月的情況,還很難判斷。總的來說,疫情不會在一兩個月短期內解除。

二、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隔離病床是330個,緊急時可以擴充到500個。目前雖說是150人累計確診,但在院人數是60人,醫療資源尚為充足。此外,還有幾所大學、政府度假村等早在一月底已被徵用,隨時可以隔離輕症患者。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