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截至3月9日,在ICU已有10人,隨著這兩天SAFRA美滿樓晚宴感染群的出現,多了不少中老年人。新加坡至今是零死亡病例,但患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是受新冠病威脅最大的群體,對此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四、「疾病暴發應對系統」(DORSCON)目前是最高第二級的橙色響應。將來會不會升級?很難說。主要得看疫情是否發展到需要以停課、在家辦公、取消所有大型活動來進一步加強人際隔離。
一般來說,如果發展到住院人數和重症人數逼近醫院床位上限,或者是病毒突變導致病死率忽然上升許多,或是傳染範圍集中在某一群體(如學生),那麼,或者調高響應級別,或者在現有的橙色級別下推出某些紅色級別措施,如停課,也是有可能的。
盲目自信?佛系成功?
在我看來,新加坡當初既沒有「盲目自信」,後來也不存在所謂的「佛系抗疫成功」。
在十天前的那篇《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里,我已說新加坡現在打的是持久戰,離成功還有十萬八千里。
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不要糾結於短期的新增高低,不要為這些高高低低患得患失。這毫無意義。 在個人層次,我們能做的防疫工夫並不多,卻也不難,包括減少聚餐、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環境衛生、發病就及早就醫等等。所以,一定要做到位。
新加坡就像在太平洋正中的一艘小船,船載雷達已探測到幾百海里外正在形成的完美風暴。這艘小船既沒有足夠的航速可以掉頭逃離,也不像航母有護航艦隊的保護和支援。它只能抓緊時間,一邊加固船體,固定好艙內物體,一邊把有限的救生衣讓前線船員穿上,加大馬力,乘風破浪,希望穿過完美風暴,駛進另一頭的風平浪靜。

這場完美風暴要持續多久?這艘船能堅持多久?

沒有人知道。
我只知道,克服,就是勝利;堅持,就是勝利;平心靜氣,就是勝利。
我只知道,防疫抗疫不是比賽,不是比你強我弱,不是判誰學霸誰學渣。
更不是吃人血饅頭的狂歡盛宴。
而是主政者從自身國情出發,冷靜分析判斷,勇敢選擇正確方案,說服人民,摸著石頭過河;也是媒體良心作業,提供及時、準確、平實的信息和有益的討論平台;更是社會上每個人的積極響應,萬眾一心,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別人。
哪來的「盲目自信」,談何佛系成功?只不過是世途昧履,蕞爾小國如履薄冰,砥礪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