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是新加坡的4種官方語言之一。

雖說如此,但作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卻一直反對新加坡人學習華語,他甚至還在上世紀60年代關閉了新加坡的高等華語學校。不過,這一情況卻在1979年發生了改變。
因為這一年,李光耀突然在新加坡大力推廣華語。

李光耀為何1979年會在新加坡大力推廣華語?答案很簡單,這跟中國的改革開放有關。在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正式確定了我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
中國的改革開放與新加坡有什麼關係呢?這就得好好佩服李光耀的眼光與遠見了!他說:「再過20年,中國將會實現他們此前提出的「4個現代化」,到那個時候,它的貿易量將變得相當大,而我們將不得不和中國做生意。」

「如果現在我們學會了華語,到時候去到中國會很方便,也能讓他們對我們更有親切感。而這一些,都是福建話和廣東話等方言溝通不了的。所以學習、使用華語在文化上會對我們非常有利,在經濟上也會對我們非常有利。」
你看,李光耀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把為何會在新加坡大力推廣華語的原因解釋得清清楚楚,說得明明白白。這也深刻地體現出了他一向追求實用和務實地從政治國理念。畢竟新加坡太小了,要啥沒啥,根本沒能力像大國一樣改變世界。

自己沒能力改變世界,為了生存發展,只好強迫自己適應這個世界。雖然這個過程非常艱難,但也沒辦法。因為倘若你不能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世界,最終將會被世界所淘汰掉。這就是達爾文的「叢林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而李光耀因為深知了這一點,所以他這麼做了,也讓自己和新加坡一次次抓住了機遇,取得了成功。正如當初李光耀把英語列為「第一語言」一樣,是從國家的利益出發。這次他在新加坡大力推廣華語,也是從國家的利益出發。

畢竟李光耀知道以中國的體量和人口,以中國人的智慧,以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勢必會走向強大,到時候將無人可以阻擋。作為一個務實的人,李光耀怎麼可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