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祝活動結束後,公園裡留下不少五顏六色的「蠟燭殘淚」。(梁麒麟 攝)
中秋還沒到,燭淚滿地流。許多國人在剛過去的周末提早歡聚慶中秋,點蠟燭、掛燈籠營造佳節氣氛,然而當歡慶結束後,留在公園裡的卻是滿地的蠟燭殘淚,還需由清潔工人來清理。
記者今早走訪碧山—宏茂橋公園,發現在河道旁的石椅上,留下人們在周末歡慶中秋後留下的「斑斑淚痕」,當中有還沒燒完的五顏六色蠟燭,也有蠟燭燒完後留下的蠟和一灘灘黑色印跡。
每天都會和太太到此公園快走的林新發(71歲,退休人士)形容,這是每年中秋節常見的現象,這種缺乏公德心的行為,既破壞了公園的設施,也加重工人的工作量。
他說:「節慶是要慶祝,但是要懂得怎麼慶祝,不要留下這些手尾讓清潔工人去收拾,他們可能需要用化學洗滌劑才能清理印跡。」
從事直銷行業的黃先生(55歲)認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點蠟燭後必須親自清理,不要留下痕跡。
他說:「他們可以先鋪紙皮或一些不易燃燒的材料,然後才點蠟燭,那就不會搞成這樣。」
受訪民眾一般認為,點蠟燭和掛燈籠慶祝中秋節是一種傳統文化,不過在慶祝時要有公德心,別破壞公共場所和留下手尾。
也有些民眾認為中秋節一年才一次,這些燭淚並不是太大問題。
家庭主婦何美穎((46歲)說:「我家樓下的廣場也是有人點蠟燭,留下這些蠟,居民可以同過聯通(OneService)應用通知當局,當局就會派清潔工人來清理。」
完整報道,請翻閱2018年9月24日《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