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貝盈
新加坡社區菜園的發起人張婉珍指出,公寓訪客停車場旁,原本是一塊閒置的小草坪,但在一群居民的悉心耕耘與灌溉下,化身為鬱鬱蔥蔥的務農小天地。
近年來,社區菜園在新加坡鄰里成為越發常見的一道風景,不僅是在組屋區,私人公寓也不例外。
新加坡中峇魯一帶嘉怡花園(Central Green)的訪客停車場旁,原本是一塊閒置的小草坪,但在一群居民的悉心耕耘與灌溉下,化身為鬱鬱蔥蔥的務農小天地。
發起人張婉珍(54歲,企業華文培訓講師)說,她是在2019年底向公寓管理委員會倡議打造社區菜園,當時也沒料到居民們會熱烈響應。

發起人張婉珍在2019年底向公寓管理委員會倡議打造社區菜園。(受訪者提供)
「以前去超市買羅勒和迷迭香這類香草,吃不完可能會浪費,自己在家種也比較難,因為沒什麼日照,所以我一直希望有這樣一片香草園。」
從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到生機勃勃的社區菜園,居民們從互不相識到一起挖土、播種、施肥,再到彼此交換種菜心得,用收成煮出一道道美味佳肴,張婉珍對此深有感悟:「原來藉由大自然的力量,能讓互不相識的人快速拉近距離。」
菜園裡目前主要栽種香草類植物和一些蔬菜,包括斑蘭葉、咖喱葉和紅鳳菜等。
張婉珍不時會在公寓居民的交流平台上「宣傳」有哪些農作物可準備採收,需要的街坊前去領取後,也會自動自發地通過不同方式作出回饋,讓菜園維持生機。
冠病疫情前,居民們會在菜園舉辦親家庭聚會,通過趣味活動增進情誼,例如把香草裝在袋子裡,讓居民憑嗅覺猜出香草的名稱等,綠意盎然的空間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張婉珍分享說,疫情期間,人們在生活上須遵守許多防疫限制,但這個菜園裡的農作物仍欣欣向榮地成長,讓人們領略大自然的力量。
「我常說,我在感受這個菜園的脈搏呼吸。我們在這裡收穫的睦鄰情誼,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背後的意義遠大於農作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