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近六成國人在眼疾徵兆出現才求醫 醫生:或為時已晚

示意圖(iStock)
一項調查顯示,近60%國人只在出現眼疾徵兆才去看眼科醫生,甚至有許多國人不會定期檢查眼睛,但檢查後發現眼疾時卻為時已晚。
根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在一項 Johnson & Johnson Vision今年4月對1000名成人進行的調查顯示,58%的國人只有在眼睛出現中度至重度視力障礙而影響日常生活時,才尋求專業眼科醫生的幫助。
此外,超過一成的國人每隔三到四年去做一次眼睛檢查,但醫生建議,一般情況下,最好每兩年檢查一次。
調查也發現,近三分之一、年齡在56歲以上的國人,從未檢查過眼睛,但是這個年齡層的人更容易患上白內障、青光眼、眼睛退化等嚴重眼疾,甚至可能致盲。
年齡介於35至55歲的國人也因害怕發現眼睛有嚴重問題以及可能會需要進行手術,而對眼部檢查裹足不前。
其他造成較年輕國人不定期安排做眼部檢查的原因也包括財政問題。
受訪的眼科醫生Ronald Yeoh表示,定期檢查眼睛並及早發現相關問題至關重要,因為有些疾病是在晚期才會出現跡象,到時已為時已晚了。
「早期發現和治療不僅能緩解問題,甚至可以讓眼疾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