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中醫都愛它! 機器人如何助新加坡醫護人員一臂之力

2022年07月09日   •   3078次閱讀

數據顯示,新加坡有94%的醫療業者正探索及試行數碼健康解決方案。(海峽時報、聯合早報)

作者 王震宇

國科技產品公司斑馬技術(Zebra Technologies)去年發表一項名為「國際醫療遠景」的報告指出,遠程醫療(telehealth)前景持續增長,亞太地區絕大部分的醫院正探索及試行數碼健康解決方案。

其中,數據顯示,新加坡有94%的醫療業者這麼做,而中國及澳大利亞則分別有89%和84%的業者採納相關科技。

醫療護理中納入人工智慧(AI)作為輔助功能,不只在人力資源匱乏、提倡減少接觸的疫情時代凸顯其重要性,更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在新加坡,機器人在醫療領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又是什麼樣的AI科技,讓本地中醫也感興趣,紛紛開始採用?

醫護人員小幫手

除了穿梭醫院送藥,Pillbot也裝有顯示器,讓藥劑師進行遠程治療,或請護士尋找病患。(海峽時報)

陳篤生醫院有個醫生、護士和病患都覺得它逗趣可愛的小機器人,還替它取了個「Pillbot」(藥丸機器人)的小名。

顧名思義,這款機器人主要是在不與病患直接接觸的前提下,為他們送藥。

它為陳篤生醫院急診部藥房服務,只要醫護人員通過手機應用「一鍵按下」,就能將它派往較高風險的病房送藥,住戶包括那些確診冠病的病患。

一名資深藥劑師告訴《海峽時報》,Pillbot去年10月起每天「開工」。在它來報到前,醫護人員每天探訪高風險病房前都必須先換上全副個人防護裝備,一天至少10次「變裝」,Pillbot派上用場後就能省時又節省使用防護裝備。

此外,Pillbot會「穿梭」於應用預編的各個醫療部門與小站。它也裝有顯示器,讓藥劑師進行遠程治療,或請護士尋找病患。

陪病患運動和互動的社交機器人

身高1.2米的機器人立在兩名年長女病患前方,隨著播放出來的節奏帶領病患進行「椅子上的廣播體操」鬆鬆筋骨。

在運動環節接近尾聲時,機器人胸前的熒幕還會播放《月亮代表我的心》和《梭羅河》等經典歌曲,讓病患在輕鬆運動時,也能隨著熟悉的音樂哼唱幾句。

樟宜綜合醫院的這款多功能「社交機器人」Pepper,能為患有失智症、人體機能衰退等年長病患進行團體活動,每天可多次進行互動,每次可與三到八名病人交流,讓護士可從旁觀察病人情況,或更深入地了解個別病患的病情。

病人反饋說,與Pepper互動的環節很好玩,機器人的動作也容易跟上。(海峽時報)

病人都反饋說,與Pepper互動的環節很好玩,機器人的動作也容易跟上。還有部分家屬向院方詢問如何購買,好讓家中長輩能有專屬夥伴。

樟宜綜合醫院目前使用了約80個功能不同的機器人,有些是派遣在加護病房和冠病社區護理設施內服務,還能讓病患與醫生通過熒幕問診、與親友視訊對話。

此外,還有專門負責清理打掃的機器人、專門送藥和運送醫療樣本的機器人、還有一些能幫醫生傳遞病例記錄機器人,以及能幫忙移動重型物品,如病患伙食和病床的機器人。

院方下來還計劃為Pepper編程,讓它也能使用方言與患者溝通。

衛生部長王乙康觀察病患穿上軟骨裝備機器人進行復原。(海峽時報)

除了助年長者恢復機能,機器人也是物理治療領域的重要夥伴。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在2019年推出臨床研究,探討軟骨裝備機器人(exoskeletons)如何有效輔助病患復原。

針對317名病患的研究發現,穿上名為「Esko」的軟骨裝備機器人、病患的臀部和膝蓋的肌力能獲得支撐,讓他們暫時恢復站立、行走和轉身的能力,對行動和協調能力受影響的中風病患來說尤其有效。

研究顯示,以一個20分鐘步態訓練療程為例,穿上Esko的病患平均能累計超過500步。相比之下,傳統復原療程只能做到50至100步,效果相當顯著。

AI結合遊戲鍛鍊手臂活力

H-Man附有電腦熒幕、操控杆,和休息墊,讓病患通過搖控操控杆玩遊戲訓練手部肌力。(聯合早報)

南洋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與陳篤生醫院先進科技康復中心(簡稱CART)醫療團隊合作,花了八年時間,在2020年研發出一款稱為「H-Man」的攜式手臂復健器。

H-Man附有電腦熒幕、不同形狀的操控杆,和一個休息墊裝備。用戶可通過搖控操控杆,玩射擊無人機和釣魚等遊戲,當中使用的所有動作都能訓練臂膀和手部肌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機器能讓病患自行在家進行復原療程,無須次次都跑醫院,相當符合疫情時代下遠程治療的效益。

55歲的楊先生去年三次中風後,影響了他右邊身體的活動能力。他重返職場後,發現很難經常回到診所複診和治療。

他因此租借了一台H-Man機器人放在家中,自此每天閒暇時分就能使用,每日平均可完成數百次手部動作。

楊先生告訴《海峽時報》,藉由遊戲進行伸展及拉筋等復原活動,比一般療程有趣多了。

中醫也愛用機器人

中醫師林子超利用機器人Emma為病人推拿。(海峽時報)

會推拿的機器人,你聽說過嗎?

去年4月起,中醫師林子超開始利用機器人Emma為病患看診。

Emma是英文「Expert Manipulative Massage Automation」(專業操縱自動化按摩)的縮寫,由本地一家創新企業AiTreat研發。

中醫師會為Emma編程按摩療程,由機器人的矽酮拇指(silicone thumb)「直戳」各個部位,中醫師則在一旁監督。療程結束後就輪到中醫師上場,針對機器人無法觸及、較深入的肌肉組織部位按摩。

Emma也會事先被設定程序,確保按摩力度恰到好處;它也設有感應功能,當發現「客戶」開始不自在地移動,就會自動停止。

這款機器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它不會因進行重複性動作而感到疲憊,甚至有患者認為,被機器人按摩更舒適,而且動作還很一致。

對於中醫師而言,有了機器人代勞,不僅能讓他們為其他需要看診或針灸的病患服務,也分擔了他們親自上陣推拿的工作。

林子超醫師告訴《海峽時報》:

「中醫師為10至20名病患推拿後,自然就會感到疲態。」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