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敦大學免疫學家溫迪·伯格斯(Wendy Burgers)認為:「現在的數據相當可靠,因為住院率和感染率是分離的。」
重症率低不僅僅是數據觀察,還有一系列科學的解釋:
1)感染肺部能力較低
新冠傳播一般是從口鼻等上呼吸道開始,如果沒有感染肺部,最後就是輕症。
全世界各地,有好幾項研究證實了奧密克戎感染肺部的能力較低。
《紐約時報》稱一些在動物身上進行的試驗結果,指向奧密克戎比德爾塔毒株和其他變種毒株來得溫和。

(圖源:紐約時報)
小白鼠試驗
一項由日本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大型研究團隊所發布的研究發現,和感染早前其他變種毒株的倉鼠和實驗室小鼠相比, 感染奧密克戎的倉鼠和小鼠所遭受的肺部損傷明顯要小很多,死亡的可能性較低。
另一項比利時的研究則顯示,過去在其他變種病毒下重症率較高的敘利亞倉鼠,感染奧密克戎後的症狀也相對輕微。

2)T細胞有效阻擋奧密克戎
T細胞和B細胞是人體第二道防線,T細胞作用是在抗體不能阻止病毒侵入體內後,築起第二道防線,對病毒展開攻擊。


(圖源:衛報)
開普敦大學的伯格斯教授和其團隊最近研究了來自冠病患者的白血球細胞,發現和之前的變種毒株相比,70至80%的T細胞反應得以保留。
只要過去六個月曾接種疫苗或感染過冠病,人體內的T細胞就有辦法辨識奧密克戎。
3)感染「奧密克戎」等於打天然疫苗?
甚至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奧密克戎是「天然疫苗」,在不引起嚴重疾病的情況下增強免疫力。

首先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大部分人感染奧克戎後沒過幾天就能自愈,發病快但恢復也快。
那麼隨著Omicron毒株成為各國主要毒株,引起的是輕症,又能讓人體產生足夠多的中和抗體,當遇到更強的Delta毒株時,就不會出現二次感染。
《感染奧密克戎增強對抗德爾塔的中和抗體》


*報告來自非洲健康研究所(Africa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這個研究的是意思是,感染Omicron毒株有利於抗擊其他致病性更強的毒株。
感染奧密克戎後不容易再感染德爾塔,相反,感染過德爾塔,還會二次感染奧密克戎,這也是奧密克戎漸漸取代德爾塔的原因。

(圖源:DW)
相比南非,美國現在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依然居高不下,是因為美國依舊飽受德爾塔毒株的影響。
現在一部分人覺得有望「以毒攻毒」,讓奧取代德爾塔不是一件壞事,像南非現在以奧密克戎毒株為主,死亡率很低。
這就是《華而街日報》在報道中稱「奧密克戎最終可能挽救生命」的意思。

(圖源:華爾街日報)
綜上所述,一些科學家認為奧密克戎感染力高加上症狀輕,或許給終結疫情帶來曙光~

(圖源:微博@張文宏)
目前來看,全世界疫情還是嚴峻的,包括中國每日依然有不少確診。
但正如一周前張文宏醫生所期待,這個冬季和春節我們將和國際社會一起度過最後一個寒冷的冬季,
我們終會撥開雲霧見天日,守得雲開見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