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的種族歧視糾紛明顯變多了。
前有ITE教師在路上攔住印度人,不讓他跟華人女孩交往~

圖源:facebook Dave Park Ash
後有華人鄰居對印度裔鄰居「敲鑼打鼓」。

圖源:facebook Livanesh Ramu
前天又出現了一個小糾紛,事情雖小,可以感覺的種族矛盾隱隱抬頭。
最後一塊餅只賣給華人
女人哭訴:我不是乞丐
一名馬來裔的婦女Izah Ramizah Fahrin在Facebook上面控訴自己到勿洛廣場買東西,因為種族而被差別對待。

上周六(26日)晚上9點,她到百得利(Prima Deli)勿洛廣場的分店購買華夫餅, 當時兩名華裔店員說已經賣完了。
排在她身後的馬來婦女也想買鬆餅,同樣被告知賣完了。
幾分鐘後,一名華人男子來到店裡,工作人員說還剩一塊。

(圖源:Facebook)
她事後很生氣地在自己的Facebook上發帖說:
"是的,我是馬來人,但我明白他們用華語交談的每一個字, 這到底是什麼該死的種族主義?就因為這位大叔是華人,用他們的語言交談,他們就為他服務。
希望貴店能對你們的種族歧視工作人員採取行動。我感到非常難過,因為我是一個付費的顧客,我不是在乞求免費的食物。"

事件發生後,她也通過電子郵件聯繫了PrimaDeli。她說,一位代表回復了她說正在進行調查。
"我們正在與我們的特許經營店老闆一起調查此事,以找出事件的根源"。
該麵包店證實,他們已經與Izah Ramizah Fahrin聯繫了解更多情況。
這件事在很多人看起來很小,不過新聞卻在Facebook上引發超過兩千條評論。

在一塊華夫餅上打種族牌,這是一場大賭注。我的天啊! 如果任何商店對我不公平,我就抵制從他們那裡購買,我不在乎她為誰保留,或者寧願讓它爛掉也不賣給我。🤣
有些人評論說,會不會華人大叔提前預定了餅,很多人覺得很荒唐。

順便說一下,誰會預購了一個華夫餅?
請好好閱讀這篇文章。對於那些說她想訂購更多的人,為什麼他們告訴她沒有更多,來了一個華人又有了。解釋一下...

我可以說流利的英語、普通話和馬來語。我可以理解這種痛苦... 有時我確實會遇到溝通不暢的問題。相信我,努力工作,了解對方的情況。不要馬上打種族牌。爸爸說普通話,媽媽說馬來語,兩人都不說英語,我開始說話時候就艱難地成為他們的翻譯渠道。

很多網友看完,感覺也許只是誤會。
但是這麼小的事卻引起很大的反響,再結合最近黃循財部長的講話,讓人感覺新加坡好像隱隱有了些種族矛盾。
黃循財部長雙語演講 勸占大多數的華人包容少數
6月25日財政部長黃循財在一場線上論壇演講上公開表達了觀點。
這是新加坡政策研究所與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針對多元文化主義課題展開一場線上論壇。
面對最近新加坡頻發的「種族歧視」摩擦,黃循財總體態度是華族應該體恤其他種族。

(圖源:Gov.sg)
「在一個多元種族社會,少數種族難免會活得比較辛苦。全世界都一樣。」
所以華族應該多盡一點力讓少數族群安心,理解對方的需求和感受。
通過包容、信任和妥協來改善關係。
「我們不應該堅持為自己的族群爭取最大的利益和權利;或將任何妥協視為必須受到批判的不公不義;或無限放大任何有冒犯或侮辱之嫌的言行。」
黃循財說,如果一味為自己種族爭取最大利益(不顧別人)只會煽風點火,激起報復心理。
最後他還引述了李顯龍總理在2017年的一場演講,強調新加坡的多元種族屬性。

(圖源:Gov.sg)
「我們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社會。」
不過黃循財也不是只為少數族裔說話。
他說,相應的,也不要給華人一律貼上「華人優勢」的標籤。
即使在華人族群中,也有很多「成分」,有人說英語、有人說華語。
說華語和方言的老一輩華人,為了多元種族付出很多。

(圖源:CNA)
「但是大家必須認識到,我們依然有一整代的華族新加坡人,對華文更感親切和自在,而不是英語。他們認為自己在一個說英語的世界中處於劣勢。
他們感到自己為了促成多元種族社會,已經失去了很多:華校、南洋大學、方言等等。華人優勢標籤會讓他們反感。」
在這個論壇演講之後,6月26日黃循財又錄了一段華語視頻。
把同樣的意思用華語解釋了一遍,通過《聯合早報》發布出來。

不要以最壞的觀點看種族事件(截圖:早報視頻)
能夠同時顧及華人族群中那些說華語和方言的人士,黃循財部長的演講可以說相當客觀理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