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大調整:從增資補貼到限制二手市場
隨著公共住房問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期表示,將增加公共住房單位的撥款和補貼,從而使住房更為親民。而在二手市場,也將加入新的限制措施,以解決因部分因素造成的公共住房價格持續走高的問題。
公共住房,為新加坡80%的居民提供居所,儘管政府已採取了多種政策措施,其轉售市場依然異常火爆。這一趨勢部分歸因於大流行期間新公寓建設的受阻。隨著大流行結束,海外資金紛紛湧入新加坡,進一步推高了房地產價格。
李顯龍總理在其年度政策演講中強調,政府將確保由建屋發展局建造和出租的公共住房價格維持在可負擔的水平。他在國慶集會上指出,住房不僅僅是基本的居住需求,更是新加坡人民為國家和未來而努力的重要資產。
為了更好地滿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政府計劃引入更多經濟情況調查住房補助。並針對那些位於「優質」地段,如靠近市中心或郊區城鎮中心的公寓,制定新規則來限制銷售和穩定價格。為這些公寓提供的額外補貼將在其未來出售時收回,與此同時,與大多數公寓的5年最短入住期相比,新的規定要求業主至少入住10年才能進行轉售。具體的買家收入上限尚未公布。

目前,公共住房二手市場並無收入限制,但首次購房者購買新組屋有所要求:夫婦總收入不得超過1.4萬新元,或35歲及以上的單身人士收入不得超過7000新元。
新措施意味著,單身居民在35歲後可以選擇更多種類的公寓。在公共住房的可負擔性和供應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熱議的背景下,李顯龍的這番講話顯得尤為重要。
今年6月,一個位於市中心附近的中峇魯區的49年租約的三居室單位以150萬新元的價格售出,刷新了公共住房二手市場的記錄。
總體來說,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正在經歷重要的調整,這旨在解決目前的住房問題,並確保所有公民都能在公共住房市場中獲得合理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