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自小認識的本地歷史,總由一句話開始:新加坡過去是一個小漁村。

1880年的新加坡
四面環海,自然能吃到新鮮海鮮,但現在大部分的海鮮其實都是進口的。過去不是這樣的,新加坡的北邊海岸,在三巴旺附近,曾經有一支龐大的漁船隊,就停靠在實龍崗河的康卡村(Kangkar Villlage),為本地人供應本地海鮮。
約40年前,船隊遷往至榜鵝,到了90年代中又搬遷到聖諾格(Senoko )漁港,再過兩周,也就是3月17日,這個海鮮批發市場,又將搬遷至搬遷到裕廊漁港。搬家,是新加坡人習以為常的活動了。

停靠在漁港的船隻過去主要在 Horsburgh 燈塔(位於 Pedra Branca 島)附近的水域捕魚 3 至 4 天,才送往這個市場拍賣。
現在隨著捕撈業的衰落,本地的海鮮大部分都進口自東南亞各國。20 世紀 80 年代,隨著新加坡實現海魚來源多樣化,並開始鼓勵網箱養殖,本地捕撈漁業的重要性逐漸減弱。

由於缺乏本地漁獲,聖諾格市場的攤販現在從印度尼西亞等海外來源獲得供應。
2020 年,新加坡海鮮進口總量的約 4% 由仙諾格港處理,而裕廊港處理了約 30%。外國船隻的新鮮漁獲在裕廊漁港下船,然後由貨車運往聖諾格。

想要去看看本地的「築地市場」,就要儘早了,儘早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這個煙火氣濃厚的海鮮批發市場,在凌晨2點至6點開門。由於凌晨工作繁忙,因此記得不要打擾他們工作,靜靜在一邊看看就好,也不要阻擋走道。他們的態度往往直接粗暴。其實倒不是沒禮貌,只是忙著做生意。
當然和築地的井然有序比較,這些顯得有點髒亂和與眾不同,魚販們大聲叫賣著價格,魚兒還在漁網中掙扎。市場裡大約有30幾家的批發攤位,不少攤販主要是潮州人。

我們巴剎里買到或餐廳里吃到的海鮮,有小部分其實來自這個海鮮市場,不少賣家在凌晨時間到涌到這裡競標。
散客也能購買,但往往會有最低購買量,比如兩公斤或以上。價格比巴剎賣的便宜20-30%左右,當然你需要對海鮮有點認識,才知道到底值不值得買,但單是來這裡逛逛,就能感受到一個很不一樣的新加坡。


地址:31 Attap Valley Road, Singapore 759908(需要攜帶身份證)
開關門時間: 周二 – 周日2AM-6AM
由於臨近關閉日期,前往時,請上網了解最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