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圖:CNA/Alvin Chong)
教育部更新了學校家庭夥伴指導原則(Guidelines for School-Home Partnership),加強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幫助孩子成長。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教育部常年工作計劃研討會上,宣布這項消息。
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計劃研討會的主題是 「共創可能」(「Shaping Possibilities Together」)。大約1700名學校領導和教師參與了研討會。
陳振聲在致辭時表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必須密切合作,才能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具有支持性的環境,讓他們成為快樂、自信和善良的人。
他表示,更新版的學校家庭合作指導方針將在三方面,為學校和家長提供更清晰的指導,那就是:以友善的言辭和行動進行溝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需攜手合作,為孩子樹立生活所需的價值觀榜樣,以及支持孩子與他人建立真實的聯繫,培養良好的關係和健康的習慣,以及在這個數碼時代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部副教育總司長(學校)兼學校司司長黃靜琪解釋,希望家長和教師能夠互相尊重。
黃靜琪說,使用友善的言辭和相互尊重是關鍵,而相互尊重也意味著保護和尊重個人邊界。
她也表示,一個孩子如果在課堂上沒有專心聽課,家長和老師也應該合作,教導孩子如何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
黃傑民是油池小學家長支援小組組長,同時育有兩個兒子。他談到家長和教師之間存在良好的合作關係的重要性。
「家長和老師之間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孩子在課室他的表現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成長。」
另外,陳振聲也宣布,教育部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和保健促進局合作推出親子身心培育指南(Parenting for Wellness)。
陳振聲說,這個工具箱能協助父母和孩子建立牢固的親子關係、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適應能力,以及協助父母在數碼時代更有效地育兒。
教育工作者也能使用這個指南,和家長們分享實用的技巧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