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還在世界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疫情,已經波及到一百多個國家。與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疫情相比,這次新冠疫情的規模要大出許多倍。根據一種統計數據,在非典疫情中全球確診人數為8096,死亡人數為774。而到目前,新冠疫情中全球確診人數已超過16萬,死亡人數超過6400。疫情不僅對世界的經濟和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由於涉及國際關係和不同國家對疫情不同方式的應對,它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政治和文化問題。
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之時我身在美國。非典疫情雖然也波及美國,但是人們的生活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這次新冠疫情即將爆發之際,我們剛結束度假,從中國回到新加坡。在過去兩個多月里,在密切關注國內疫情的同時,我們親身經歷了新加坡的抗疫過程。
我們在新加坡已生活了幾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通過讀史書和親身閱歷,我對新加坡有了深入的了解。新加坡與我此前生活過的國家(包括中國、美國和歐洲)相比,具有明顯的特色。這當然取決於它獨特的地理條件、文化結構和歷史命運。新加坡的特色在這次抗疫過程中有明確的表現。
在疫情發生期間,網絡上湧現了大量關於疫情的文章。其中絕大部分文章針對具體的疫情進展和應對措施。有些文章也討論到抗疫的基本策略,涉及一些經濟政治問題。但是很少文章從文化上對抗疫進行分析。不同國家對疫情的不同應對實際上折射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具體來說,新加坡的抗疫策略和政策正映現出新加坡社會文化的多個側面。在這篇文章里,我們就一起來對新加坡的抗疫策略和政策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做一些較深入的解析。
1
政府主導
強力高效政府的主導是新加坡社會的一個基本特色。新加坡政府管到社會生活的許多具體側面。正是由於政府對社會無微不至的關照,新加坡人對政府有著比別的國家高得多的信賴。在謠言難辨之時,人們更願意相信政府;在國家出現危機時,人們會期望得到政府的指導和幫助。這種信賴關係的基礎當然是政府值得信賴。
這種高度的政府主導,在歐美並不存在。西方在政府之外,強調公民社會的意義。因此,許多社會事物是由非官方組織來承擔。相比而言,美國人比歐洲人更相信小政府。中國有著長期的中央集權大一統帝國的歷史,政府的主導無疑會長期存在。但我認為,在中國的官府之外,存在一個比公民社會更加深厚的文化江湖。這個文化江湖正是中華文化得以幾千年不間斷傳承的基礎。
一個文化要想穿越幾千年的歷史,它不但應擁有多個輝煌的巔峰時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有穿越危難時期的能力。在我看來,中華文化穿越危難的能力有三個方面的基礎:人民高度的民族認同感、強大的吃苦耐勞能力,以及文化精英的良知和遠見。每當民族危難之時,中國人對此總會有明確的認同意識,所以在中國很容易調動全民的力量去應對危難。而在必要之時,人民又能夠承受巨大的犧牲。最終,良知和遠見會把中國帶出危難時期。中華文化正是這樣穿越了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危難時期。如果我們仔細考察,中國此次的抗疫過程也不是例外。
與中國比起來,新加坡具有迥異的國情。如果我們把中國比作一艘巨型的航空母艦,新加坡就是海上的一條小帆船。航空母艦遇到了大風大浪會劇烈地搖晃,但是卻很難沉沒。即便它暫時迷失了方向,在海上漂泊,它仍有最終找回航線的機會。小帆船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風平浪靜之時,船長就需要眼緊盯著前方,手緊握著船舵。風浪來臨之時,他更不敢掉以輕心。稍有閃失,就有沉船的危險。
新加坡建國之時,許多人認為,這個沒有任何資源的小島國最多存活幾年時間。但事實是,它不僅奇蹟般地存活下來,而且接著又奇蹟般地從貧瘠走向繁榮,從落後走向前衛。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家,在世界上並不是獨此一家。然而,能與大國平起平坐、相提並論的只此一家。人們不禁要追問這背後的緣由。華人是新加坡人口的主體,他們在本性上與中國人沒有區別。追到最後我們只能追到新加坡政府的眼界、遠見和效力。而且,後面我們將會看到,這其中滲透著中華文化的一些基礎理念。
特殊的國情造就了新加坡政府的執政風格。它不僅對世界局勢有敏銳的把握,而且深知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自己的優勢和缺陷。為此,它的政策能做到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在具體行政方面既強力高效,又反應敏捷。良好的政府對於許多國家來說是難得的奢侈品,而對新加坡來說它卻是生存的必須。新加坡政府的執政風格正是在生死存亡的考量中鍛鍊出來的。

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統計數據 (來源:維基百科)
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相對來說,新加坡也算損失慘重。新加坡非典確診病人總數238,死亡人數33。那次慘痛的經歷之後,新加坡政府付出了很大努力改善社會的疾控系統,包括醫療設施建設和應疾策略和程序的改進。設備先進的國家傳染病中心就是其中的一個項目。新加坡政府很清楚,同樣的疫情早晚還會來襲。正是在十幾年準備的基礎上,這次新冠疫情到來之時,新加坡才能從容地應對。
在這次新冠抗疫過程中,新加坡同樣是密切聽從政府的統一領導。新加坡的疫情剛開始不久,政府便成立了由衛生部長和國家發展部長為首的跨部抗疫領導小組。衛生部建立專門的網頁每天向民眾公布疫情的最新進展和實時的應對政策。人們在面對疫情的緊張心情中也曾不時地傳出一些謠言。針對這些謠言,衛生部的網頁會及時地加以澄清。一個值得信賴的權威是破除謠言的最好保障,而值得信賴的權威的確立卻要求它從不散布謊言。

除了衛生部的網頁之外,新加坡政府還通過簡訊向公民推送實時抗疫信息。
2
佛系抗疫?
參照中國強力的隔離措施,有些人把新加坡比較寬鬆的抗疫政策稱為「佛系抗疫」。「佛系」一詞近兩三年才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到網上查證,發現它最初源自日本所謂「食草男」對自己的稱呼。食草男只關心自己的興趣愛好,對異性卻沒有興趣。它後來被引申為無欲無求,對任何事物都淡然處之的生活態度。
這種對「佛」字的用法,總體上讓我感覺是在貶低佛教。佛教雖然主張人生是一片苦海,提倡無欲無求的生活態度,但它在骨子裡還是有所追求。這種追求即便不在人世之中,卻可以在人世之外。作為一個人來說,信佛本身還是一種精神追求。即使在「佛系」原初的用法中多少還帶著一點自我追求的意味,當它被用到抗疫這件具體的事物上,它就變成了無所作為的同義詞。
說新加坡在新冠抗疫方面無所作為,只能說對新加坡具體的抗疫舉措毫無知曉。武漢的疫情公開後不久,新加坡就開始做準備。1月3日,樟宜機場的海關便開始對來自武漢的旅客做體溫檢測。這是中國之外針對疫情的最早海關管制。此後,隨著中國和世界疫情的勢頭不斷擴大,以及自己國內疫情形勢的惡化,新加坡政府則不斷地逐步加強管制力度。

2020年1月3日起,新加坡樟宜機場開始對來自武漢的旅客進行體溫檢測。(網絡圖片)
新加坡為什麼沒有像中國某些城市那樣,採取極端的封城和隔離措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很明顯。首先,新加坡的疫情還沒有到那麼嚴重的程度。其次,即使疫情變得嚴重起來,政府也明確表示不會封城。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說白了,新加坡根本封不起。新加坡社會的正常運轉有賴於和世界多個國家之間的物資和人員交流。全面封城之後,社會不久就會停止運轉。這是新加坡政府明確意識到的、嚴酷的國情現實。
然而,我認為新加坡表面寬鬆的抗疫政策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涉及一個基本的治國理念,即無為而治。
3
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這個詞同樣給了許多人無所作為的表面印象。在對《莊子‧應帝王》篇的解讀中,我們討論了無為而治的理念。實際上,與表面上看來的無所作為恰恰相反,無為而治的真意是順應人民的自然本性,不把不必要的外在東西強加給人民。其目標是讓人民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由地生活。所以,「無為」是不造作,不無事生非,不必要的情況下不去擾亂人民的正常生活。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往往需要大的作為,尤其是在危難時期。 從這個角度來看,新加坡表面的寬鬆抗疫政策不是「佛系」,更像是「道系」。
下面我們就根據新加坡的實際抗疫過程做一些具體分析。前面我們提到,針對武漢的疫情,新加坡很早就開始做準備。而且,考慮到春節期間大量中國遊客的湧入,新加坡也最早啟動了海關管製程序。但是新加坡的海關管制和內部隔離措施卻是根據疫情的發展逐步加強的。下面是其中的關鍵階段:
1月3日:樟宜機場海關啟動對入境武漢遊客的體溫檢測。 1月22日:樟宜機場海關體溫檢測擴大到入境的所有中國遊客。衛生部建議公民取消前往武漢的非必須旅行。
1月23日:新加坡確診首個從武漢輸入的病例。衛生部把取消旅行建議擴大到湖北省。
1月27日:樟宜機場海關開始對入境湖北遊客體檢。中國勞工返回後需要休假14天。
1月31日:14天休假令擴大到所有從中國返回的人員,包括新加坡居民。
2月1日:開始禁止所有中國遊客入境。
2月8日:勞工部開始控制中國勞工的返回速度。
2月18日:14天休假令升級為14天居家令。
2月23日:取消旅行建議擴大到韓國的大邱和清道。
2月25日: 勞工部開始控制大邱和清道勞工的返回速度。
3月4日:開始禁止伊朗、北義大利和韓國遊客入境;取消旅行建議擴大到伊朗、北義大利和日本。
3月11日:取消老年聚會活動14天。 3月13日:取消旅行建議擴大到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德國。開始禁止250人以上的聚會。
3月15日:開始禁止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德國遊客入境。14天居家令也擴大到這四個國家。建議取消一切非必須出國旅行。
3月16日:14天居家令擴大到所有其他東協國家、日本、瑞士和英國。
3月20日:所有從外國入境新加坡的公民、PR,長期准證持有者和短期訪客,必須自行隔離14天。
3月23日:所有外國的短期旅客,無論國籍都不能入境新加坡,或在本地轉機。工作準證持有者入境也將受限。
在上述新加坡抗疫政策不斷演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總體模式:抗疫的具體措施隨著疫情的發展不斷地做出調整。如果不必要,就不做過多的限制;但是當形勢變得嚴重之後,管制措施就會根據需要做出恰當地調整。這種做法背後的宗旨不只是解決問題,而是以最小的代價解決問題。

這幅傳染關係圖顯示新加坡疾控組織在病毒傳染追蹤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它把新加坡本地的幾個傳染群成功地聯繫在一起,並且在兩位武漢客人那裡找到了傳染源頭。確診83和91號病例是其中的關鍵。當兩人被追蹤到時,他們體內已沒有病毒。但是一種新的檢測病毒抗體的方法最終確定他們曾是病毒攜帶者。(來源:新加坡衛生部)
以最小的代價解決問題往往需要解決問題的人本身付出更多的努力。新加坡能在受到世界疫情多方衝擊,國內人的生活沒有受到很大影響的情況下,沒有讓疫情出現失控的局面,政府在背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對於每個新的確診病例,疾控組織都會及時追尋所有與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員,然後實行適當的隔離措施。根據確診病例的信息,疾控組織在不斷地構建傳染鏈條和總體傳染關係圖。這些努力的最終目的都是要把病毒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讓社會的主體仍然可以保持正常運轉。
這樣,新加坡政府以自己背後的努力,換來了整個社會相對寬鬆的抗疫政策。
4
全面抗疫
新加坡的抗疫活動沒有局限在醫療領域。抗疫領導小組由衛生部和國家發展部共同牽頭,這表明新加坡政府在一開始就沒有把抗疫只是看作醫療領域的事情。所以,我們在衛生部的抗疫網頁上看到的,不只是與醫療相關的政策,而且有其他領域的政策。
剛到新加坡時觀看總理的國慶演說,發現新加坡領導的報告與別的國家迥異。這裡的領導不只是坐在主席台上,或在講台後面說個不停。報告中用到幻燈片展示各種資料和政策,而且討論到的問題也是非常具體的社會民生問題。生活久了之後發現,新加坡政府對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也有非常細緻的關照和及時的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