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時傳出公司倒閉、裁員的消息,讓好些人對本地就業前景持續感到焦慮,然後又會老調重彈投訴說:「新加坡人的飯碗都被外籍員工搶走了。」
是當局對這類說法煩不勝煩嗎?人力部(9月17日)在公布2024年第二季《勞動市場報告》時,首次公布外資企業聘請本地雇員的相關數據:
本地企業中,只有約20%是外資企業,但聘用近三分之一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雇員;
外資企業也給本地居民提供高薪工作機會,在月入超過1萬2500元的高收入居民中(全國收入最多的10%人士),有約六成的人,是在外資企業工作。
外資企業指的是由外資持股超過五成的公司。
當局意思淺淺,想傳達的意思是:
吸引外資企業入駐新加坡好處不少,它們不僅照顧到我國三分之一居民的生計,開出的薪酬也相當優厚,我國收入前10%的居民當中,有60%在外資企業任職。
潛台詞不外是:
新加坡人的飯碗沒有被外籍員工搶走啦,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地企業,都聘請很多本地居民。
職位空缺待填補,職缺比例增至1.67,相等於每名求職者有超過一份工作可選擇,反映勞動市場仍處於求過於供的情況。(海峽時報)
不過,國人看到的報告重點,通常都跟當局想傳達的不一。
不少網民就叫囂說,當局都史無前例地公布了外資企業聘請本地雇員的相關數據,為何不細分所聘用的近三分之一的本地雇員里,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雇員的各自比例?這豈不讓本地公民更安心?
來自外資企業的一名新加坡籍網民就說,要親身坐在辦公室里,才會知道新加坡員工並不屬於「多數」。
「見錢眼開」的紅螞蟻也從數據讀到另外一層意思:如果想領高薪,就去外企吧。
紅螞蟻終於知道自己為何感受不到「飯碗被外籍員工搶走」,因為薪水不夠高,根本吸引不到外籍人才來搶啊。頓時悟透,工作有人搶說不定也是一種幸福。
當局為了加強「新加坡人的飯碗沒被外籍員工搶走」的論述,拋出的數據當然不止上述兩組。
在本地就業的外籍白領人士有所減少
人力部數據顯示,不包括外籍女傭在內,我國持各類工作證件的外籍雇員人數達125萬零300人,其中就業准證和S准證持有者人數,在今年第二季雙雙減少。
就業准證持有者通常從事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等白領工作,S准證則適用於准專業人士和技師。
截至今年6月,就業准證持有者達20萬2400人,持S准證的外籍人士則有17萬6400人,與去年12月比較,分別減少3000人及2100人。
政府近年逐步調整多項外籍人力政策,如面向外籍白領人士的就業准證申請採取計分制、S准證薪金門檻調高、收緊建築、海事和加工業客工政策等。
在羅敏申路一帶工作的上班族。(海峽時報)
報喜也報憂
人力部數據顯示,不包括外籍幫傭在內,今年6月總就業人口達371萬4700人,就業人口連續11個季度增加,其中居民雇員人數為246萬4400人。
今年第二季度的總就業人口環比增加1萬1300人,比今年第一季的4700人高出6600人,增幅超過一倍。
不過,新增勞動力由非居民員工帶動,增加了1萬2000人,主要是建築和製造業的工作準證持有者,他們多數擔任非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non-PMET)職位。這些工作崗位本地人一般比較不願意從事。
在被裁退的本地居民當中,只有55%在六個月內重返職場,比上一季的59.4%低。這意味著更多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找到新工作。
人力部研究及統計處長洪文興在媒體說明會上解釋,過去幾年來,重新就業率整體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願意花更多時間去尋找工作和接受培訓,以獲得更好的工作。
他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重返就業率也顯著提高,在12個月後重返職場的達到70%左右。
他也引述人力部調查結果稱,剩餘30%未開始工作的人包括那些沒有積極尋找工作或準備自主創業的人。
人力部預計,工資和就業將隨著經濟增長而繼續增加,尤其是金融服務、資訊通信和專業服務行業。即將到來的一級方程式新加坡大獎賽和年終的慶祝活動,也預計促進居民就業。
不過,人力部長陳詩龍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國勞動參與率高,加上居民勞動力增長放緩,預計居民就業增長將放緩。
「所以我們應保持開放的態度,吸引外來人才與本地人才互補,繼續為國人創造良好的工作機會。我們將繼續重點投資在本地員工身上,讓國人可以在經濟轉型的同時,保持強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