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顯龍總理拍下福康寧儲水池獨特的六角形混凝土柱和蜂窩形狀的屋頂。(通訊及新聞部)
作者 侯佩瑜
李顯龍總理伉儷一到年底,似乎都喜歡參觀新加坡的地底水廠。
怎麼說呢?
去年12月8日,兩人去了有132年歷史的武吉知馬水廠(Bukit Timah Waterworks)參觀。

無獨有偶,一年後,在今年12月14日,兩人又前往福康寧儲水池(Fort Canning Service Reservoir)參觀。

李總理過後在面簿上傳照片,向公眾介紹這個歷史悠久、不對外開放的供水設施。
李總理寫道:
「福康寧公園是運動和自然愛好者愛去的地方,但他們或許不知道山頂上有這麼一個地下儲水池。福康寧儲水池在1920年代由英國人建成,原址為炮兵連和閱兵場。它和珍珠山儲水池一樣,至今仍然為市區供水。」
於1929年建成的福康寧儲水池已為我國服務長達92年,只在戰爭期間曾因遭到破壞而停止供水。
福康寧儲水池是本地最重要的供水設施之一,目前從中部慕南儲水池(Murnane Service Reservoir)及兀里和武吉知馬水廠接收飲用水,再通過水管為中央商業區、濱海灣、武吉士、勞明達和文慶等多個地區提供飲用水。
與一般收集雨水的蓄水池(麥里芝蓄水池和裕廊湖)不同的是,儲水池所儲存的,是處理過的飲用水。儲水池會從水廠接收飲用水,再通過水管供應給客戶。
此外,儲水池的功能還包括管控住戶的供水量以及確保供水系統的水壓充足。就像武吉知馬水廠,作為一座揚水站(relift station),替福康寧儲水池增加水壓。
福康寧儲水池位於地下將近30英尺,由兩個無鋼筋混凝土的巨型水池組成。
該設施擁有獨特的六角形混凝土柱和蜂窩形狀的屋頂(下圖),猶如歐洲城堡的建築設計風格。

這張照片出自李顯龍總理之手。(李顯龍面簿)
有網民在留言區回應李總理說,這簡直就是新加坡版的土耳其伊斯坦堡大教堂儲水池。

伊斯坦堡大教堂儲水池。(Cirdec Lye)
公用局說,福康寧儲水池的六角形造型,也是出於實際原因,一來可以節省材料,二來可以有效解決掉混凝土的膨脹應力問題,是一個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結構。

李總理在貼文中也補充說,水是新加坡的重要資源,氣候變化可能會影響降雨量,因此我國必須儘量節約並負責任地用水。他也答謝公用局為維持我國的可持續水供,所付出的努力。
陪同李總理一同參觀的何晶也在同天發貼文總結自己的「游後感」。

何晶打趣說, 知道福康寧儲水池已有92歲時,第一個念頭是,比馬哈迪(96歲)年輕!第二個念頭則是,英國人的設計和建造真的很耐用!
她接著說,但可能還比不上羅馬人用混凝土做得好。他們所建造的,經過了2000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夫人也透露,公用局希望福康寧儲水池能再繼續服務我國100年。當局除了努力定期清空儲水池之外,也邀請英國工程師每隔10年就檢查一次。
總理夫人也透露了一些關於福康寧儲水池的不為人知歷史。
她說,英國人在1920年代中後期開挖這片土地時,發現了一批做工精細的黃金珠寶。它們後來被追溯到滿者伯夷年代(13世紀時東爪哇的一個印度教王國時期),並被認為是在戰爭或戰鬥開始前被埋於此。或許是主人在戰鬥中死亡了吧,後來並沒有再回去取回他的寶藏。
新加坡目前一共有14個儲水池。不知道明年底,李總理和夫人又會為我們介紹哪個供水設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