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一直以來被普遍視為全球第三大金融商業都會,僅次於紐約和倫敦。但在疫情發生前,亞洲的全球樞紐城市排序就已經存疑。新加坡擁有普通法體系、宜商監管制度和低稅率,隨著西方公司越來越把東南亞視為理想的營商之地,近水樓台的新加坡似乎因此更具優勢。對於打算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公司來說,相比上海,在香港落腳的有利之處也在減少。面對這樣的局勢變化,這幾個城市的角色將如何變遷?

《經濟學人·商論》2022-07-11
A tale of three cities 《三城記》
三城記
亞洲金融中心之爭日漸升溫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各有利弊
這幾個城市的角色將如何變遷?為回答這個問題,來看看衡量一個城市在全球商業和金融中的重要性的三個標準:作為區域或全球業務據點的作用;作為外地所得財富管理和投資中心的地位;資本市場及相關銀行活動的規模。

... ... 「要在中國發展,越來越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立足當地,靠近客戶和那裡的公司。」金融服務業高管獵頭公司Wellesley的克里斯蒂安·布倫(Christian Brun)指出。他預測中國大陸和新加坡會出現就業增長,而香港的職位會減少,尤其是外國人的職位。(他本人已經從香港搬到了新加坡)。
衡量這些城市相對優勢的第二個標準是財富管理。在這方面,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競爭最為激烈。按一項指標測算,香港的資產管理及基金諮詢規模已從2010年的近1.3萬億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超過三萬億美元。新加坡的同類指標從約一萬億美元飆升至3.4萬億美元,在2017年就已超越香港。新加坡設立信託的法律簡明,稅制高效,吸引了財富流入。可變資本公司這種在2020年推出的新式投資工具也受到了基金經理的追捧。
香港在投資管理的其他領域也受到擠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