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英文縮寫在新加坡不斷升溫!
「SES」!
即「社會經濟地位」
(Social Economic Status,簡稱SES)。
究竟是什麼由頭?
讓「SES」火了起來?
事情還要從一次調查說起,
這裡面涉及到所謂的「上等人」生活!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一項名為《政策研究所新加坡未來工作調查》顯示,新加坡有61%的人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比過去好。
畢竟「好」(中等至高等SES,也就是俗稱的「上等人」)的定義,對一些人來說,是手頭比較寬鬆,可以經常外出堂食和旅行。
新加坡的中高SES人群並不少,而且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中看出端倪。這些「上等人」會出沒在新加坡哪些地方呢?

(圖:來源自網絡)
1
咖 啡 店
有國內的小夥伴說,新加坡在有些時候和國內的廣州和深圳很像!
千萬不要低估了大褲衩和人字拖的洪荒之力!這當中,可能就隱藏著中高SES人群。
他們在——
菜飯攤,會不假思索點魚肉和蘇東(魷魚);
煮炒攤,下單點螃蟹、蒸魚或者炒帶子等「大菜」;
在西餐檔口,面不改色一開口就點牛排。
原因很簡單。上述菜色都是各攤位最貴的菜品。

(圖:來源自網絡)
2
超 市
走進超市後,會走去有機食品角落選購食材;面不改色拿起進口水果,如櫻桃、草莓、水蜜桃、哈密瓜、柿子、巨峰葡萄、紅色奇異果,連價格看都不看,就直接放進籃子裡...
買三文魚和燻肉火腿時,直接跳過本地品牌,只選進口牌子...
買日本和牛一點都不手軟,購物籃里找不到一件超市自家品牌產品...
在本地日本超市裡,那些籃子裡裝滿一盤盤切片鮮肉準備涮火鍋的人;
買食用油只買橄欖油...
3
辦 公 室
在工作環境中,總會有一些同事明顯生活過得非常小資,明明已經晉升到中高SES地位卻依然喊窮。
每天上下班都會坐私召車出入,即使目的地只在一公里外,也甘願花10元打車過去;
每天一杯星巴克咖啡在手,或每天點一到兩杯泡泡茶;
明明走出辦公樓就能打包食物,還是會使用外賣送餐服務;
不留意或查看月薪哪天進帳;
每次拿年假,必定會出國,而且是出遠門...

(圖:來源自網絡)
其實,這群人就是活出了生活!他們幾乎不會去購買奢侈品,不會去跟風購買全球限量款!
因為在他們眼中,那個瘋狂消費的時代過去了,對自己好一點,吃點自己愛吃的,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給生活多做點減法,對待自己則做一點加法。
生活是活給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這讓人不禁想到當年剛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那時候的消費觀,日本幾乎購買了全球50%以上的奢侈品,那是日本消費的瘋狂時刻!
之後呢?
日本的消費逐漸更加的理性!
然後誕生了優衣庫!
誕生了無印良品!
...
日本人開始追求更加實用,
更加親民的消費品!
...
歸結一句話,過了那個階段!
享受過了!一切都恢復如常!
那麼現在的自己在哪個階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