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實施病毒阻斷措施期間,巴剎(類似菜市場,分濕巴剎、乾巴剎等)生意量大減,一些攤主開始嘗試新的經營模式,把生意搬到網上,讓顧客足不出戶也能買到新鮮蔬菜。
要買新鮮蔬菜不一定得上巴剎,透過網上直播也可以立即買到。
冠病疫情導致竹腳巴剎的生意量大減,蔬菜攤主謝俊強(右)因此決定轉用網上平台,首次嘗試透過鏡頭賣蔬菜,讓顧客在家也能「上巴剎」買菜。
這個直播活動由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推廣,並請來在裕廊漁港有一年多直播銷售經驗的聯發海產老闆紀志忠指導攤販。

首次以面簿直播方式賣菜 讓顧客在家「上巴剎」
在竹腳巴剎賣蔬菜已有20多年的謝俊強平時習慣與顧客面對面交易,不過生意在病毒阻斷措施期間受到影響,因此他將首次嘗試以面簿直播的方式售賣蔬菜,讓更多顧客在家也能「上巴剎」。
把傳統濕巴剎數碼化是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推出的「生活數碼化,為健康加碼」(Stay Healthy, Go Digital)下的項目之一,而首個參與項目的是竹腳巴剎的三名攤販。
蔬菜攤攤主謝俊強(44歲)除了在巴剎擺攤,也會批發售賣蔬菜給餐館等,但疫情暴發後訂單減少,再加上病毒阻斷措施期間,國人較少外出,因此他便趁多餘的時間嘗試新銷售方式。

他受訪時指出,之前聽過本地有人做直播銷售相當成功,因此他也想採用新媒體來做促銷,與時並進。
而在資媒局的協助下,他學會一些直播技巧,但仍覺得非常困難。
謝俊強說:「我對科技並不熟悉,平時和顧客面對面講話都很自然,沒想到一面對鏡頭就覺得很怪,但這是一種新嘗試,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他也指出,目前暫不擔心年長顧客不會在網上買菜,反而希望吸引年輕顧客群。「現在的年輕一代都很少上巴剎,他們比較習慣去超市或網購,因此希望藉此機會,讓我的蔬菜也能在網上平台呈現。」
海產老闆與資媒局合作 指導攤販做直播銷售
除了謝俊強,另兩名將採用直播銷售產品的是81生魚攤主張明枝,以及售賣羊肉的穆斯塔法。

疫情期間,新加坡較受歡迎的四座巴剎實施以身份證號碼限制進入的措施。(梁麒麟攝)
資媒局也與在裕廊漁港直播賣海鮮的聯發海產老闆紀志忠(37歲)合作,由他指導三名攤販。從事直播銷售已有一年多的紀志忠指出,一個攤位在同個時間只能服務10多名顧客,但直播能同時把產品介紹給上千名顧客,尤其在疫情期間會有更多人選擇網購,因此希望能幫助竹腳巴剎攤販。
他指導攤主要如何清楚列出要賣的產品和來源、重量和價格等,與顧客在直播中交流時可以「像朋友一樣聊天」,慢慢建立起信心。
紀志忠說:「我一開始也花了兩三個月才習慣做直播,但最重要的是誠信,畢竟很多人曾在網上碰到貨不對辦或被騙的情況,所以只要產品有品質,顧客就會再次光顧。」
竹腳巴剎的面簿直播會在明天(5日)中午12時至下午3時30分進行,第二場直播則是在本月12日。公眾若購買20元以上也可獲免費送貨服務。
直播活動若反饋良好,該項目或開放給更多攤販參與,也可擴大至其他巴剎。